印尼与中国经贸关系不断增强
2025年4月13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建交75周年的重要节点。这是中印尼交往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见证了两国跨越世纪的深厚友谊,彰显出双边关系持续发展的蓬勃生机。
中印尼贸易投资合作量质双升
自1950年成为东南亚首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以来,印尼与中国关系历经风雨波折,而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贯穿始终。近年来,随着双方在贸易投资、人文交流等领域密切合作,两国关系迎来跨越式发展,未来经济合作前景可期。
2014年起,中国一直稳居印尼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0至2024年间,中印尼双边贸易累积额达到5779亿美元。投资方面,十年前,中国仅位列印尼第十二大外资来源地,尚未跻身榜单前十,但自2013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在这一排名逐步攀升,2015年升至第九位,2019年跃居第二位并保持至今,这反映出两国经贸关系的持续深化。
2010至2024年,中国在印尼的产业布局日趋丰富多元,其中初级产业(矿业、种植业、林业及渔业)投资比重从2010—2015年的23%大幅缩减至2020—2024年的1%,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则从36%提升至63%。
近五年来,中国对印尼投资主要流向基础金属加工业,占比44%,集中在镍下游冶炼行业,累计投资额高达139亿美元。中资大型镍冶炼园区在苏拉威西岛和马鲁古群岛落地生花,带动当地工业发展与社会繁荣。
不止于此,中国投资者还在宾坦岛与加里曼丹岛投建氧化铝项目、依托东爪哇自由港出产的电解铜进行铜箔制造,深度参与印尼铝土矿、铜矿产业链建设,积极响应印尼政府推进资源下游化的发展战略。
除了基础金属加工产业外,中国在印尼的重点投资行业还包括交通、仓储及电信(64亿美元,占比20%);化工医药(33亿美元,占比10%);工业园区及房地产(22亿美元,占比7%);电力、燃气及水务(18亿美元,占比6%)等。
资源下游化蕴藏战略机遇
春华秋实,中印尼投资合作已结出累累硕果。愈走向深入,愈见印尼潜力无限。在传统金属矿产之外,印尼在大宗商品开发、绿色转型、全产业链建设等领域亦蕴藏着大量机遇,有待中国投资者进一步探索。
印尼政府制订了涵盖八大产业领域、28种大宗商品的战略性下游投资路线图,投资潜力高达6180亿美元。
具体来看,一是锡、钴、锰,主要面向动力电池行业。当前,印尼正通过“上游走向下游”“下游带动上游”两种发展模式,全力打造采矿—锂电池关键材料制造—整车组装—电池回收的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作为终端市场支撑,印尼汽车行业(包括动力电池在内)过去五年(2020—2024年)累计实现投资额5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7%。二是硅石、石英,面向玻璃与太阳能面板产业。三是煤炭,面向甲醇及化工产业。四是石油天然气,可用于制造聚酯、聚氯乙烯、甲醇、氨转尿素、纯碱等石化产品。五是海藻、棕榈油、可可、渔产品,面向种植业、海洋及林业。例如,海藻可加工为生物刺激剂或有机肥料、可降解塑料、食品成分(如面条中的小麦替代品)以及生物燃料。
印尼还邀请中国投资者投资棕榈油加工产业。2023年,中国从印尼进口了大约430万吨棕榈油,同比增长27%,总值达到38.8亿美元。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印尼政府大力推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新能源、数字经济、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中国企业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多个大型产业园区项目已成为中印尼经贸合作的典范。“两国双园”是中印尼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2025年3月,印尼巴塘经济特区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投资建设、开发运营、促进产业升级及绿色能源应用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与合作。
数据显示,印尼新兴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
新能源领域:印尼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高达3687吉瓦,其中太阳能资源占比近90%,但目前装机容量仅为13.1吉瓦,发展空间巨大。
数字经济: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100—3600亿美元,数据中心需求缺口达2.7吉瓦。
半导体产业:凭借丰富的硅、镓、铜等矿产资源,印尼正积极吸引芯片封装测试等中下游产业投资。
医疗健康:巴厘岛萨努尔医疗特区为投资者提供特殊政策,鼓励原料药和医疗器械本地化生产。
随着印尼新首都建设、教育特区发展等项目的推进,30年免税期、95年土地使用权等优惠政策的实施,中企在印尼投资正迎来新一轮机遇期。特别是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印尼有望成为中国企业布局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支点。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印度尼西亚正凭借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印尼已成功吸引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58家企业进行投资转移和业务多元化布局,总投资额高达147亿美元。
印尼投资部官员表示,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在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以对美出口为例,电器、服装、鞋类、箱包及家居用品等产品已占印尼对美出口总额的23.7%,显示出印尼作为美国市场海外生产基地的巨大潜力。
为持续提升投资吸引力,印尼政府正多管齐下优化营商环境。在行政审批方面,创新实施“默示许可”原则,即政府部门在承诺时限内未作出批复的申请将自动获得通过。同时,通过整合各部门审批职能,升级一站式许可证申请系统(OSS),大幅提升了行政效率。
在政策激励方面,印尼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惠措施:
一是重点产业项目可享受最长20年的企业所得税免税期;
二是研发费用最高可享受300%的税前抵扣优惠;
三是员工培训费用最高可获200%的税前抵扣;
四是25个经济特区和沙璜、巴淡等自由贸易区提供关税减免等特殊政策。
这些改革举措旨在为投资者创造更具确定性和便利性的营商环境。随着全球供应链重构加速,印尼将继续完善投资政策,力争成为区域乃至全球产业布局的战略要地。
印尼在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和政策优惠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将其作为区域生产中心。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的背景下,印尼有望承接更多来自中国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结语
几十载栉风沐雨,中印尼关系历久弥坚,在贸易、投资等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新发展,充分彰显出两国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双方继续深入优势互补、共创良好投资环境,中印尼关系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迎来持续繁荣与共同进步的灿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