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阻挡不了B2C跨境电商的跨越发展
新年伊始,B2C跨境电商行业就被笼罩了一层阴云。
日前,美国政府再度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宣布对我国出口商品全面加征10%的关税,取消对“价值低于800美元”小额商品进口的“最低限度”关税豁免,并要求美国邮政局暂停接受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包裹。国家海关总署新公布数据显示,过去一年,B2C电商出口增速由上年20%回落至13%左右,虽仍比货物总出口增速高6个百分点,但二者的差大幅收窄了13个百分点,对总出口增长贡献率由220%急剧下降至15%。无论是观察者的评论还是研究者的论文,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都被视为影响B2C跨境电商发展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在他们看来,全球南北在经济上“脱钩断链”,将导致国际贸易特别是货物贸易规模萎缩,从而影响B2C跨境电商贸易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市场上对B2C跨境出口前景的担忧加剧是很自然的事。
过去一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纷纷提高B2C电商进口壁垒,包括限制/废除小额进口豁免政策,提高合规监管、安全审查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大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保护,加强跨境支付与跨境物流监管等,的确对我国B2C跨境出口增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冲击。据某家跨境快递企业介绍,为开拓巴西B2C跨境电商市场,该公司去年推出了补贴促销活动。刚开始效果非常显著,订单量迅猛增加,然而,8月份巴西取消小额商品进口关税豁免后,情况急转直下,不少航班只能半仓飞往巴西。海关总署最新公布数据也显示,去年下半年,B2C电商出口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回落。
但是,贸易保护阻挡不了B2C跨境电商发展的趋势,一旦从业者适应了新的贸易环境,很快就会恢复快速增长的势头。
一方面,全球货物贸易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具韧性。我们知道,“逆全球化”本身是个经济现象,固然有西方政客不负责任操弄的因素,但主要内生于市场全球化与财政主权带来的世界经济失衡,是各国为有效应对经济安全风险问题不得不作出的选择。“逆全球化”声音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就开始出现,成为影响全球贸易特别是货物贸易的主要“噪音”。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额大幅下降了4.4%,更加剧了人们贸易萎缩的担忧。但是,由于经济活动存在强大的惯性,目前来看贸易保护主义冲击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剧烈,全球货物贸易迄今并未出现持续快速下降的迹象。联合国最新公布的估算结果显示,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就已经恢复了增长,贸易额较上年增加2%。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即使西方国家不放弃甚至加码“逆全球化”尝试,导致全球货物贸易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大,持续快速萎缩的可能性也不大。
另一方面,B2C跨境电商有着传统国际贸易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在全球贸易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较快增长。B2C跨境电商贸易是数字贸易的重要部分,可有效降低国际贸易进入门槛,便于更多家庭、更多小微企业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很大程度上,现阶段B2C电商出口增长来自于对传统线下贸易份额的侵蚀,是贸易伙伴消费者行为模式变化的结果。数字化放松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了交易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庭和个人选择线上交易。这一现象不仅发生在北美、欧洲、韩、日等我国传统出口市场,也发生在非洲、拉美、东盟等新兴市场。有市场机构预测,到2027年,全球B2C电商零售渗透率将达到20%以上。
不仅如此,由于进口一方不是企业而是个体消费者,即使贸易伙伴制定了严格限制个人跨境网购的政策,也很难得到严格有效的执行,从而增加了B2C跨境电商发展的灵活性和韧性。事实上,欧盟取消小包裹进口免税政策后,对欧B2C电商出口一度也出现过下降,但在企业适应新的贸易环境后就很快又恢复了增长。据路透社报道,2024年,欧盟低值包裹进口额较上年翻了一番,其中90%以上的商品来自中国。
基于以上理由我们相信,B2C跨境出口因贸易环境变化而增长放缓只是短期现象。未来几年,随着快递巨头加大加快海外布局投入,跨境交付在便利度、安全性、时效性和成本等方面的短板得到迅速补齐,B2C跨境电商发展将进一步加速,实现15%乃至20%以上的出口增长仍是大概率事件。
(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