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教育合作前景广阔

发布日期:2024-09-26 16:23:00来源:人民政协网作者:于晓怡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非教育携手并进,未来一定能够在多个领域展现强大的合作潜力和影响力,为非洲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也一定能够带动非洲人民更好地感知中国、听懂中国。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落幕,中非之间各个领域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作为有幸参加峰会相关活动的山东省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回忆起在峰会期间的经历、见闻,笔者感慨颇多,也思考颇多。并希望以此为新起点,为中非友好合作贡献新的微薄之力。

其实自担任中非民间商会副会长以来,对于非洲,笔者有着自然的亲切感——近年来,无论是以个人身份还是代表社团,皆多次走进非洲,和当地伙伴深入交往、互换心得。笔者所在的企业是山东省较大的外贸企业,与非洲多国有商业往来。可以说,担当中非之间的桥梁,促进双方彼此合作,是笔者日常工作,更是不可推卸的使命。

结合近年来的调研,笔者曾就中非双方妇女携手共进、跨境电商的合作、绿色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过一些建议,也身体力行做过一些小事儿。这次北京峰会期间,更惊喜于中非教育合作的脚步,显然更加大步向前、前景可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开幕式上提到,“未来3年,中方愿同非方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深化中非合作,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而这“十大伙伴行动”中的第八项 “人文交流伙伴行动”中,多有谈到教育交流合作。具体说来,“中方愿同非方深入推进‘未来非洲职业教育’计划,共建工程技术学院,建设10个‘鲁班工坊’。重点面向非洲妇女和青年,提供6万个研修名额。”

诸如此类的好消息逐一释放,对于非洲教育界来说,每一条无疑都是巨大的红利。渴望与中国教育界合作,并得到真实的帮助和支持,这是非洲教育界近年来频频疾呼的话题。

记得今年5月,在代表中非民间商会出席首次在非洲在肯尼亚举办的第69届联合国民间组织大会期间,笔者有幸结识了肯尼亚山大学理事会理事长西蒙 吉查鲁博士。他是当地知名的教育家,也是肯尼亚总统顾问。他旗下的大学是一所大型民办高校,在非洲八个国家有分校,共计有5.8万学生。但由于非洲高等教育相对滞后,有些专业缺乏成熟的实验室,更缺乏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力量,西蒙 吉查鲁博士格外关注有可能与中国达成的合作,在座谈中他也屡屡询问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当听到笔者详细介绍中国高等教育各个学科发展概况,特别是生物医学、绿色能源学、对外汉语教学等学科的突飞猛进时,西蒙 吉查鲁博士兴致非常高。他问得非常详细,对合作和寻求支持的渴望溢于言表约好的半个小时会谈,最终延长到1小时40分钟。

临别时,西蒙 吉查鲁博士拜托我们帮他寻找愿意和非洲合作的中国高校,特别是可以支持他们建设工程学院实验室,或者帮助他们开展汉语教学等专业的学校,希望以此给更多的非洲学生增加实践、学习以及培训机会,并帮助他们实现良好的就业,改善非洲落后的面貌。

无独有偶,回到中国后,我正巧受邀参加7月在我的家乡青岛举办的世界汉学家大会。期间,我向与会的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有关负责同志转达了我在非洲的见闻,特别是西蒙 吉查鲁博士的所托,得到他们的积极回应。在我的牵线搭桥下,双方在不久前已经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根据意向书,一个新的汉学中心将要落地肯尼亚大学。

相比于促进这件事儿带给我的成就感,更让我牵挂的是,在非洲还有更多的学校教育需要支持,中非双方在教育领域有很多合作的空间,能够实现互利双赢。

因此,在北京峰会期间,当听到一项一项双方教育合作成果即将达成,作为奔走在中非之间的民间使者,笔者真是由衷地兴奋,备受激励。

在此,笔者也建议,在中非教育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双管齐下,比翼齐飞。支持当地高校开展汉学教育、医疗、生物科技、交通工程等专业,共建研究院或实验室,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进;也要共同开办职业教育和“鲁班工坊”教育合作,特别针对青年人和妇女,要着力落地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在非洲各国得到迅速推广。通过支持非洲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为非洲培养人才,为中非经贸投资合作奠定人才和技术基础。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非教育携手并进,未来一定能够在多个领域展现强大的合作潜力和影响力,为非洲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也一定能够带动非洲人民更好地感知中国、听懂中国。

(作者系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中非民间商会副会长)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