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商业银行:新冠病毒大流行对贸易融资影响几何?

发布日期:2020-08-27 15:19:18来源:微信公众号 中国投资参考作者:Deepan Dagur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海外投资与基础设施项目中高度活跃,这也对融资、实体货物运输与各国之间经济互相依赖的关系提出了要求。“一带一路”的影响深入六大贸易走廊的超过一百个国家,其中相当的比重是发展中国家。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中国投资参考,本网获授权转载)



导读

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规模前所未有导致全球采购模式继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供应链多元化和灵活性的基本原则如今的重要性不亚于以往任何时期。同样,疫情大流行表明贸易融资对促进全球货物流通至关重要

●全球采购、供应链变化与对一带一路的影响

●对风险缓解、流动资金融资和数字化的意义

●不断进化的风险缓解

●风险环节催生的信用证新市场

●以贸易作为流动资金融资来源

●战略供应链关系

●数字化:贸易后来居上

●结语

新冠病毒大流行是一次历史性的健康和人道主义危机。我们对于其影响范围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为了控制病毒传播,全球进入封锁模式,而国际供应链也因此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干扰。

这些干扰对参与全球贸易的企业以及在贸易融资方面为其提供支持的银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评估新冠疫情对贸易融资的影响时,我们需要从实体贸易——也就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流动和供应链变化的角度开始评估。

由于多项封锁措施的实施,人员流动受到限制,而进出口活动仍然持续进行。人们愈发意识到,对抗疫情的过程中食品、日常必需品、医疗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甚至消费类电子产品(因为人们在家办公)等必需品的重要性,所以必需品贸易甚至有所增长。由于非必要或大规模买卖交易推迟,贸易量下降符合预期。这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观察到的情况相似,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当时全球贸易量下降约12%。然而,全球贸易量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迅速反弹。预计新冠病毒疫情结束后将随着一切恢复常态而出现类似反弹。

全球采购、供应链变化与对一带一路的影响

在评估新冠疫情对全球采购和供应链的影响时,从历史角度出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形势。自上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玩具、家具、鞋履、纺织品、基本消费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全球生产就开始转向中国。这对中国经济的崛起起到了推动作用。自1978年来至今,中国的人均GDP增长了超过30倍。1978年,中国只占全球出口额的1%,而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还不到1%。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出口额占全球出口的13%,也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11%以上。

这对中国的工资水平产生了直接影响。伴随社会繁荣水平的提高,中国进口需求在过去十年中也有所增长。中国本地的生产向价值链上游移动,走向如发电、输电设备、高速铁路、建筑机械与先进电子产品等行业。同时,本地对进口高端产品和本地高价值产品生产所需原料的需求也在增加。中国人走出海外,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实体贸易的天平也将继续向进口倾斜。

今年二月,在中国因为新冠疫情陷入封锁的时候,全球供应链遭受了短期剧烈冲击。但是当三月四月全球其它地区进入封锁时,中国却快速复工复产。事实上,中国已成为了个人防护用品、医疗设备、食物和日常必需品等一系列产品的重要供应商,是高效、高产且可靠的提供者。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海外投资与基础设施项目中高度活跃,这也对融资、实体货物运输与各国之间经济互相依赖的关系提出了要求。“一带一路”的影响深入六大贸易走廊的超过一百个国家,其中相当的比重是发展中国家。在疫情中,从中期来看,中国很有可能会在与“一带一路”伙伴稳定供应链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也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为正在经历新冠疫情镇痛的伙伴国家带去重要的经济刺激。中东、非洲、南亚和拉美的若干国家大概率会面临短期信用降级,但“一带一路”可以为其中多个国家带来支撑。

对在华有商业利益的外国企业来说,人民币在疫情以前就已越来越重要。人民币计价可帮助企业对冲外汇风险,也可能会在价格谈判中带来优势。当前,人民币交易的优势可能会促使外国企业更多地采用人民币计价方式,这也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对风险缓解、流动资金融资和数字化的意义

据国际清算银行估计,贸易融资对全球约三分之一的贸易提供直接支持。信用证(LC)作为关键的结算方式,将继续在促进与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多年来,贸易融资为客户带来风险缓解和流动资金融资等益处。数字化是贸易融资的一项短板,但这一情形也将有所改变。

不断进化的风险缓解中国与一系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与投资联系此前已持续发展,在疫情之后,这一趋势只会继续加深。供应链将继续转移,新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也将继续发展。因为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出口与投资在东盟、南亚、中东、非洲等地的非投资级别的国家也在增长,所以企业的金融风险也在增加。贸易金融是企业为贸易提供便利、提供融资的重要工具,它也是减少各种信用、拒付与履约风险的有效手段。

风险缓解是贸易融资被普遍提及的益处,例如,信用证的作用是确保卖方/出口商能够收到运往另一国家产品的款项。信用证通常用于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因为根据统计,发展中国家的拒付风险更高。通过分析SWIFT提供的全球开立信用证的数据,排名前15位的国家包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越南、斯里兰卡和尼泊尔。

在此背景下,我们注意到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供应链和信用证使用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风险环节催生的信用证新市场

在过去几年中,尽管全球贸易逐年增长,但全球范围内开立的信用证数量却呈下降趋势。随着贸易各方之间越来越熟悉,基于赊销交易的贸易比例越来越高。新冠疫情的直接影响使这一趋势出现短期逆转。诸多出口公司要求更大比例的销售通过信用证付款,以确保收到买方货款。此外,新冠疫情引发的供应链中断正迫使新贸易伙伴关系的建立,如买方开始寻求替代卖方。而出口方通常会要求新的买方开立信用证,尤其是在发展中市场。我们已经看到,对于由欧盟和亚洲(包括意大利、波兰、马来西亚,甚至韩国)的相对发达市场的银行开立的信用证提出保兑要求的情况也在增加。

即便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信用证在历史上的违约率也极低。国际商会(ICC)的数据显示,进口信用证的违约率为0.37%,出口信用证的违约率为0.05%。随着国家主权评级的进一步下降,有证贸易会成为缓解风险中更有吸引力的工具。贸易支付采用信用证担保的趋势将更为明显,采用信用证的国家在全球也会增多。至于这一影响是否将持续存在,我们要到疫情结束后恢复常态环境才能判断。

以贸易作为流动资金融资来源

贸易融资通常也用作短期流动资金融资的一种工具,为投入成本与取得销售报酬之间的缺口提供资金。供应商永远都希望尽早收款,而买家永远都希望尽晚付款。双方目标有冲突,而贸易融资通过提前支付款项解决了双方的流动性问题。当前企业需要通过一切可能手段获取现金对抗疫情冲击,这一领域也显然受到了一定压力。

还有更多贸易融资工具可用于此类短期融资:信用证贴现、中国的电子银行汇票贴现(E-BAD)、发票融资(有追索权)、应收账款买断和应付账款融资方案。我们看到,许多以前只将贸易融资用于风险缓解的企业现在也将其用于流动资金融资,例如要求我行保兑和贴现信用证。

战略供应链关系

除了缓解风险、提供运营资本流动性之外,贸易融资还可以用以增强供应链中关键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新冠疫情对实体供应链的扰乱表明维持整个供应链生态体系稳定的重要性。比如,一家企业可能希望与一个战略性供应商维持稳定的关系,那么它可以建立一个应付账款融资计划,通过客户自身(一般来说)更为强大的财务状况,为关键供应商提供低成本融资,使之受益。新冠疫情带来的供应链中断与经济压力可能会促使企业在未来建立更多这样的机制。

数字化:贸易后来居上

贸易是一项纸质文件工作十分繁重的活动,要求制作大量单证,例如提单、信用证、原产地证明、海关文件、发票等。贸易融资交易通常依靠纸质单证来处理付款并最终将货物放行给买方。在许多国家,电子贸易单证被禁止或其法律地位不明确。贸易融资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由于其存在一定复杂性,这一进程已经落后于银行的零售或金融市场等其他部门。

近期疫情给银行带来了一定挑战。比如,销售和操作部员工被要求居家办公,而快递服务的可靠性问题则会降低单证资料的传递速度。在此背景下,疫情会迫使我们所有人不得不适应个人生活的全面数字化——从居家教育、视频会议培训再到网上进行大额采购。

为了在疫情期间使贸易便利进行,企业、银行和包括国际商会在内的主管部门都表现出加快数字化的强烈意愿。例如,国际商会为市场参与者、监管机构和政府提供指导,以暂时撤销有关纸质单证的法律要求。在后疫情时代,许多国家或将继续接受电子单证,为助力贸易融资向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一步。

结语

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规模前所未有,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我们开展业务的方式,而为此提供支持的进出口和贸易融资也不例外。全球采购模式继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供应链多元化和灵活性的基本原则如今的重要性不亚于以往任何时期。同样,疫情大流行表明贸易融资对促进全球货物流通至关重要。在充满压力和形势混乱的时期,这一角色显得更为重要。

编辑|张梅

设计|海策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