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上双融战略的启示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重创全球价值链,未来的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具备高度的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与模糊性,中企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怎样应对?中企原来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从低端起步,逐步参与国际分工,正处于上升轨道,如何培育生生不息的自主创新动力,在国际分工中掌握更多的竞争主动权?我们将以中国医药研发服务全球领军企业——药明康德的发展实践为典型案例,深入探讨企业全球化进程中,运用双融战略,利用价值链分工提升技术创新优势的实践路径。
凡事均有两端:或阴或阳,或动或静,或刚或柔,或进或退,孔子推崇“执两端而用其中”,表现在企业战略中就是或扩展或收缩,或跳跃或稳定,或研发或营销,执其两端,中用合于阴阳。我们把这种执两用中称为双融战略。陈明哲教授曾提出“文化双融”的概念,也就是一种能将两个看似无法调和的对立观点或面向加以整合的思维与方法,目的在取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我们把这个概念应用到战略上,就是将两个看似对立的战略“中和”到一起,简称双融战略。药明康德提供一个双融样本,通过外包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通过技术引进或模仿加速其技术进步的契机。但从经验上看,外包业务多是价值链增值的低端领域,以此为切入口,往往也可能被锁定在低端。摆脱这一困境除了提升外包供应商自主吸收能力外,还需要调整与外包上游企业关系,变被动牵引为主动竞合关系。我们从药明康德发展历程总结出三条双融战略的重要经验。
从外包优质赛道出发,内合全产业链服务
外包与内合,看似矛盾,但早在2000年国内仿制药仍盛之际,药明康德就提前布局,从提供小分子化学药的研发外包服务为起点,逐步从小分子化学药研发到临床,从实验室到工厂,从依赖成熟技术到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药明康德立足优质赛道,通过内生研发与外延并购,逐渐打通产业链,服务范围贯穿药物发现到推向市场的全过程,逐渐拓展至整个CRO+CMO/CDMO产业链。
项目方面,药明康德实行“分子跟随战略”,即从新药研发早期阶段介入,后拓展至商业化阶段,与客户在创新药整个生命周期中持续合作,双方技术理念和管理体系不断磨合,形成稳定可靠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提升新药研发效率和成功率。
在客户选择方面,一端是以优质全面服务,巩固核心大客户如辉瑞、强生、诺华,另一端是与“长尾”客户合作,即与国内外初创药企和虚拟生物公司等中小客户合作。该类型客户无需投资建设固定资产,即可借助药明康德公司快速获得全面的研发和生产能力,通过发挥一体化平台优势,公司可为他们提供多种定制化组合服务,从而获得更高的客户忠诚度与留存率。
建构“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桥梁
药明康德积极利用好国外和国内两个市场的创新需求,通过开放式创新模式,有效地将两个市场有机联系在一起。秉承“立足中国,面向国际”的方针,药明康德在中美两地深度运营布局,成为连接中国药企走向世界及国际大型药企药品快速进入中国的“双向桥梁”。目前,在“国际多中心战略”的指导下,公司拥有包括上海、苏州、天津、武汉、常州及美国费城、圣保罗、亚特兰大、圣地亚哥、德国慕尼黑等在内的全球29个研发基地/分支机构。
依托其覆盖全球的研发基地,药明康德构建了强融合的全球服务网络体系。借助于中美两地成熟产业网络、业务经验及多项国际认证,药明康德助力更多创新药进行“中美双报”,成为创新药“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桥梁。从贸易角度看,药明康德的中美双向贸易,对于促进中美贸易可持续发展具有意义。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威胁下,调动国际资源、叠加内外优势、进行创新药全球研发仍是应对跨国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最有效之法。
产融结合,培育开放式创新动力
药明康德的高质量外向型创新发展,采取了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三链融合”模式。药明康德起家于小分子化学药物发现业务,借助风投基金、自筹资金等,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以自有资金通过风投基金对创新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变革性技术、医疗健康信息技术、医疗健康服务5大方向进行风险投资。这些风险投资为公司提供了把握前沿科学技术的机会,向医药创新服务链下游延伸,最终建立起全方位、一体化、开放式的创新平台。随着平台综合服务能力的形成与增强,吸引到更多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和银行贷款规模加大,整合并购能力的提升又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建设,三链有机融合。
综合而言,双融战略就是在外包-内合、大客户-长尾客户、开发探索-平台复合、“引进来”-“走出去”、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以及产业创新-融资扩张等看似矛盾的两端,同时进行红蓝军布局,岁立其中,用之无穷,实现企业在价值链上发展的生生不息。
(作者孙黎系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创业与创新副教授;闫大颖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