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下滑 法国汽车业图谋自救
《费加罗报》报道,受疫情冲击,法国汽车产量直线下跌;其实在疫情前,法国汽车在整个欧洲市场上的份额已开始缩减。法国政府及业界均认为,汽车工业的未来在于电动化。
风光不再
10月24日,汽车行业众多代表齐聚卢浮宫卡鲁塞尔厅(Carrousel),参加由法国汽车产业联合会(PFA)举办的第三届汽车产业日(Journée de la Filière auto)研讨会。今年的讨论承载着尤其重要的意义,因为业界和政府将要拟定2023-2027年的发展目标——避免法国境内汽车工业的消失。
近几年的数据已不容乐观,疫情导致法国境内的产量从2019年的210万辆剧降到2020年的130万辆,减少了40%。而且疫情后也没有追回来,去年的产量还不到140万辆。而且越参照历史,情况越严峻:2005年时法国的产量为350万辆。
欧洲汽车业都受到疫情影响,但法国所占市场份额的减少早在疫情前就已经开始,从2011年的15%跌到2021年的13%。
走向电动化的道路
PFA主席夏戴尔(Luc Chatel)认为,汽车业已踏入了转型期、走上了电气化的道路。“汽车业是气候之战的先头部队,因为它是第一个作出整体历史性转变的领域,”夏戴尔说。但转型的道路还很长。
2021年,总统马克龙曾定下目标,至2030年法国境内年产200万台电动车。为此,法国近年在国内加快布局整条产业链。如今,法国拥有4家已投产或在建的大型电池工厂。从电动发动机、燃料电池、氢气罐、大功率电子设备,到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锂矿,法国境内都已经有实施项目。
夏戴尔称,“汽车行业的项目涉及的投资额均以十亿计,而且每一个项目都将推动生态系统的发展。”
这也意味着必需要有国家扶持紧密配合。“政府的跟进措施应当长期化”,夏戴尔提醒说,“一辆电动车比传统燃油车贵50%。”2019年时,电动车仅全部汽车销售量的3%。在环保补贴的推动下,去年已增长到21%。业界希望在2027年以前,把电动车销售比例提高至50%。
法国汽车工业的存亡
法国汽车业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提升“法国制造”的竞争力,特别是人力成本方面。2023年首季度,法国的人力成本(42.8欧元/小时)稍高于德国(42.5欧元/小时);但比起西班牙、斯洛文尼亚、或斯洛伐克(均不超过25欧元/小时)等欧洲国家,法国“同时面对着欧洲以外和以内的激烈竞争”。
再加上中国电动车的崛起,法国没有十足的把握打赢成本战。在这个问题上,业界十分赞同引入购买电动车的有条件环保奖励机制,即把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考虑在内。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要把车企留在法国。雪铁龙ë-C3产地在斯洛伐克的Trnava;雪铁龙母公司Stellantis也一直在其他人工低廉的国家寻找供应商,以把售价压到2.5万欧元以下。
因此,法国汽车工业能否拥有足够的产量和竞争力吸引买家,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