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菓】|4年走10万公里收集七千个模具,只为给你做一份点心
1
点心模具也有人收藏?有。
文人墨客爱好收集书画,名媛淑女青睐翡翠珍珠,这都很稀松平常,可是点心模具也有人收藏吗?不仅有,还举办了艺术展呢。
这是制作于明嘉靖年间的木模。要说这木模的厉害之处,行家都会先看手柄。元代开始,流行凤穿牡丹的纹样,一只凤凰在太阳中光芒四射,象征着对吉祥富贵、飞黄腾达的美好祝愿。
凤穿牡丹模具
还有网红了千年的长寿老人模具,四个如意图案,分别代表了长寿、健康、如意、吉祥,顺便告诉大家,这可是典型的山西地区代表作品。
长寿老人模具
这块模具中两位仙人手持芭蕉扇,外围八朵如意花纹,这么精巧的手工艺,怎么可能没故事?这雕的正是“二仙拜月”的传说故事。
二仙拜月模具
去年10月份,在北京798艺术街区,举办过一场古代点心模具艺术展,这些点心模具凭借超高人气“出道”了。
这样一场别出心裁的艺术展,吸引了超100家主流媒体前来报道,有人赞叹说:“看过了故宫和卢浮宫,阅过张大千和毕加索,但这么近距离接触文物的,还是头一遭。”
而幕后的推手,就是于进江——一个中国设计界并不陌生的名字。
在此之前,他被众人盖上的标签是,小罐茶联合创始人、中国十佳设计师、资深视觉营销策划人等等,然而,在这些标签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身份——收藏家,收藏的正是这些点心模具。
2
4年,10万公里,7000余块模具
从2015年开始,于进江就带领着团队,一行人走访中国的民俗胜地,行程10万余公里,从平遥的深宅大院到江南的雨巷布集,从北京的中秋民俗到江浙的中秋糕点,他搜集到了中国各地遗留的7000多块不同图案的点心模子,时间从唐代跨越至今,最久的已有1000多年。
从模具里,于进江看到每个地区别样的文化魅力。二仙拜月、蟾宫折桂、八仙传说、玉兔捣药、嫦娥奔月等故事渐渐拂去历史的尘埃,显现出本真的力量,透露出古人充满情趣的生活智慧和生活美学。
但在4年里,于进江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如今日渐流失的悲凉的反差,就像一道火焰和一盆冰水。
他曾在山西一位百岁老人手上,接过一块乾隆年间的点心模具。模具造型端庄大气,朴实厚重,老人说,早些年家里过中秋节还会用它打月饼,后来孩子们长大了,就不做了,“年轻人喜欢吃花样,咱们做的月饼都过时了”。
这场展览给了于进江信心,老人的话,也让于进江明白,要复活点心模具,艺术展只是第一步,真正把模具融入生活,才是赋予它鲜活的生命力。
3
中国唯一一块唐代宫廷月饼
机缘巧合下,在一次西安的旅途中,于进江在碑林附近古董市场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店,淘到了一块陶制月饼。
这块陶制月饼,形状奇特,外圈环绕着唐代流行的西域连珠纹,大唐盛世,异域文化和东方文化融合,西域连珠纹常被用于纹饰中,这也昭示了陶制月饼的身份。
中心的图案为缠绕在一起的连理枝,让人不禁联想白居易《长恨歌》里对杨贵妃和唐玄宗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描述。
两处截然不同的花纹,说明了这块唐代陶制月饼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见证,还有可能是中国唯一一块唐代皇家月饼。于进江决定复刻出这块陶制月饼,作为推出的第一款月饼。
为了能完美复刻这块唐代月饼,于进江采用了最先进的文物修复技术——国际文物全息扫描技术,完美复原了它本来的样子。
恰逢中秋,设计师从寓意吉祥的唐代双轮海兽葡萄镜中获得新的灵感,优化成双色外观,颜值更高。
玫瑰莲蓉蛋黄、牡丹红枣核桃、茉莉芸豆香橙、玫瑰抹茶红豆、牡丹美酒蔓越莓、桂花八珍紫薯等6种口味,在传统的莲蓉、蛋黄等材料上,奇思妙想地加入了玫瑰酱、牡丹花、蔓越莓等等小心意。
从甜口到咸口,滋味多重,口味新奇有亮点,口感细腻,绵密香浓,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馅料裹过唇齿,在舌尖绽放出它的层次感和充实感。
美好推荐
除了上面这款花想容唐风双色月饼,于进江还推荐了月中仙桂和月中玉兔两款月饼。
月中仙桂月饼的模具,来自300多年前乾隆年间晋南地区,于进江在一位80多岁的老人手里接过这块模具,据说是她夫家祖传的老物件。
这块月中仙桂月饼复原了清代乾隆养生古方八珍口味。
养生的山药与芡实,软糯甘甜的枸杞、红枣、桂花,配以白芝麻、榛子仁、核桃仁等香酥果仁,混合青红丝、橙皮、白莲蓉等,调配出既健康养生,又口感丰富的经典味道。
另一款月中玉兔月饼,形状打破陈规,据说在山西有风俗,中秋要由大人送给小朋友玉兔月饼,希望小朋友能像玉兔一样伶俐可爱,小朋友也会以多收玉兔月饼为荣。
玉兔大月饼选用的也是清代乾隆养生古方八珍口味。
还搭配了四款小月饼,分别寓意着“如意吉祥”“平步青云”“连中三元”“三兔皎月”。
这4块月饼,分别为抹茶红豆、藤椒牛肉、红枣核桃、白莲蓉蛋黄口味,家人团聚时也会有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