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泰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

发布日期:2018-11-05 15:42:19来源:百家号-美丽泰国置业作者:
中国对泰国直接投资的投资额和投资速度增加迅速。2006年至2014年,中国对泰国直接投资流量由1584万美元上升到了83946万美元,占据全球总量的0.7%,排名各区域投资的前二十。投资产业集中在装备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等,较低的投资比例将拥有广阔可提升空间。

贸易现状与内部化优势

(一)贸易往来频繁,区位优势明显

中国对泰国直接投资的投资额和投资速度增加迅速。2006年至2014年,中国对泰国直接投资流量由1584万美元上升到了83946万美元,占据全球总量的0.7%,排名各区域投资的前二十。投资产业集中在装备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等,较低的投资比例将拥有广阔可提升空间。

泰国拥有丰富的金属矿、燃油资源,以及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我国对其进行投资的重要原因。泰国人口总共六千多万,而华裔占据了泰国总人口的14%,加上在泰国设立的12个孔子学院以及两国近年来不断增加的留学生数量极大的推动了两国文化认同感。大量的泰国华人华侨给中国企业到泰国投资创造了巨大的人力资源空间,为中国企业在泰国落地生根加强企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市场前景广阔,泰国政策支持

泰国对中国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2013年,中泰双边贸易额达到644.4亿美元,占泰国对外贸易总量的13,61%。2014年泰国五大类进口商品中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以及的运输设备,中国分别占28%,19.8%,10.6%,相对于上年同期都有了大幅度增加。企业直接投资泰国,在迎合本地市场需求,有效地减少交通以及关税成本,享受生产国的国民待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继续扩大市场占有量。

泰国政府重视引进外资,颁布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吸引外来直接投资。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4年,泰国吸收外资流量为125.66亿美元吸收外资存量为1993.11亿美元。泰国最新投资优惠政策-BOI第2/2557号公告鼓励投资以增强国家竞争力,鼓励研发创新,为农业,工业和服务创造价值,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公平竞争,消除经济和社会差异为重心。

产业劣势及市场威胁

(一)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少

泰国对外投资产业的技术科技水平较低,大量集中在资源密集型以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低,处于价值链底端。低廉的价格容易遭受到反倾销调查以及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对外投资产业领域单一,市场进入壁垒低,各大发达经济体都在抢占低端市场,对中国企业冲击力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早期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使企业流失了大量的人力资本。由于对资源的战略需求以及集中在对资源的开发以及初加工领域导致了生产对环境的破坏。

(二)政局动荡,贸易壁垒严重

政局稳定不仅对国内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同时也是决定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泰国国内局势动荡,黄衫军和红衫军的政治斗争不断,2013年为了逼迫英拉政府下台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封锁曼谷的行动虽然没有爆发流血冲突,但对社会秩序和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泰国政局动荡还有一重要原因则是政策的不断更变,政权的转变导致对外资的政策也不断变化,与中国高铁项目的合作也因为不断的政策调整导致不断搁置,损失了大量的任务时间物力资源。

亚洲投资银行的成立对美国和日本为首的亚洲开发银行带来了威胁,将面临美国日本等大金融国家给中国以及东道国带来的层层阻碍。东道国也会因为“国家安全”问题限制产品和资金流入,给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严重的壁垒。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完善投资保险机制

利用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国内技术转型升级,并带动更加优质的设施设备技术服务的出口,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升产品经济价值。加强企业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根据本地风俗人情、宗教信仰、社会习惯进行公司人力管理,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政党要求,保障员工利益。避免采用绿地投资方式引起东道国的不满,调整加工方式以及战略开发格局,在取得所需的战略资源条件下尽可能地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对外投资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特性采用不同的投资方式。对于发展成熟期行业可利用中国多年来积累的制造业经验,与泰国良好的社会资源合作,将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到最大,优化资源配置水平。对于高风险大投入,回收周期长的如基础设施建设等可以选择BOT方式投资。针对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的投资方式,不仅将中国投入的资本作用发挥到最大,也提高了泰国的生活水平,降低失业率,为泰国社会稳定和持续良好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面对泰国暂不稳定的政治局面,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海外投资保险机制,对境外投资的保险机构、承保条件和范围、保险金额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制定符合国情的风险保险制度,降低中国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在政治风险中的损失,为他们提供海外保险的相关补贴与担保。同时应该为企业的海外投资建立一个相对权威的评估机构,尽可能全面的向企业提供相关的风险评估,降低可能因为政局动荡带来的损失

中国企业对泰国投资的现状

1.中企对泰投资的形态以及行业的分布

(1) 中国国有制造业企业、银行、电信、航空与运输业以及国有土木建筑企业等在泰国设立的中资投资企业。

(2) 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及土木建筑企业、广告、金融与保险、互联网公司等在泰设立的中资投资企业。

(3) 中国公司设在泰国的海外办事处,开展一些中国公司为发展海外营业活动所需要的情报收集业务,客户关系维护业务的中资投资企业。

(4) 由居住在泰国的华侨投资的中资企业,这些企业和中国本国的公司没什么资金上的关联,但会涉及到业务关系。

(5) 中企投资泰国行业分布: 2004-2016年,中国对泰国直接投资行业有金属与机械设备、农业、化工、矿产、服务业、电器与电子、纺织业,金属与机械设备成为投资最多的行业,占比38.6%。其次为农业投资,占比18.9%,化工、矿产、服务业、电器与电子、轻纺的占比分别为12%、10.2%、8.5%、7.1%、5.2%。近几年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但中国互联网行业投资的方式基本属于非直接投资,故无更多准确的数据。


2.投资历史

(1) 中泰贸易。中泰两国建交于1975年7月1日,双方关系开始日益密切,贸易往来日趋频繁,而且双边贸易总量由1975年的2500万美元,到2015年,中泰双边贸易金额754.6亿美元,涨幅接近4000倍。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泰双边贸易金额为758.7亿美元,2017年1-7月,双边贸易额446.7亿美元。

(2) 中国制造业投资泰国。中国企业最早以国有企业承包项目工程的方式先进入泰国,2000年前后,中国国有以及民营制造业开始投资泰国,中国华立集团在泰国设立的电表厂,是中国制造业投资泰国最早的民营企业之一。

(3) 华侨华裔自我积累,滚动发展。通过数百年的投资发展,众多华人掌握了泰国大部分的资产资本,成为政界、商界大佬。譬如,泰国四大银行最大股东,2015年2016年泰国十大富豪。


3.累计投资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1975-2014年中国对泰国累计投资为229.8亿美元,位于日本、欧盟、美国、新加坡之后,排名第5位。由泰国(BOI)统计数据可看出,中国对泰投资呈线性增长,自2012年以后是处于平稳增长的态势。


4.中国制造型企业对泰国投资的主要动因

(1) 实现中国产品原产地多元化

(2) 企业自身的国际化发展需要。立足和拓展泰国本地市场,利用泰国市场作为跳板辐射东南亚市场乃至全球市场。

(3) 利用泰国特有的再生资源优势

(4) 产业链带动

5.泰中罗勇工业园最新动态

(1) 由泰国安美德集团和中国华立集团于2005年联合开发创建的,中国商务部批准的在泰唯一一家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2) 园区位于AMATA City内,距曼谷114公里,芭堤雅36公里,廉差邦码头27公里,国际机场99公里。

(3) 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近5平方公里。

(4) 园区招商重点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行业,汽配摩配行业,机械,电子,建材,食品等行业。

(5) 累计入园企业百余家,带动中国对泰国投资29亿美金,累计实现工业总值100亿美金,园区泰国员工近30000人,中国员工2000余人。

(6) 园区中国企业发展良好,极大多数为盈利企业,近几年来有近30%的企业扩大再投资,扩大投资的总额超过4亿美金以上。新购置土地200多Rai。其中特别突出的企业有:亚洲复合,新泰车轮,和诚,福诺等等。


6.中国制造型企业投资泰国成功案例分享

(1) 中策橡胶,2年前,仅用180天便完成了10万平方米厂房建设,迅速形成半钢子午线轮胎500万套/年,全钢子午线轮胎100万套的产能,三期期项目的建设基本形成,公司呈现产销两旺。

(2) 新泰车轮,生产高端轮毂,盈利能力集团内第一,扩大投资1.82亿美元。

(3) 上汽、玲珑轮胎、森麒麟轮胎、双钱轮胎等大型企业也先后投资。

(4) 海尔,2007年收购三洋,2016年总产量为65万台冰箱,行业内第五位,泰国生产量的10%。

(5) 江苏天合光能、中利腾晖等相继投资,率先填补泰国光伏产业生产技术空白。

(6) 杭州富通光缆,投资前靠贸易小打小闹,投资后实现“销地产”,业务爆发式增长。

(7) 浙江盾安,投资动因是产品原产地多元,当初泰国为零市场,经过近十年的深耕,已打开泰国本地市场,目前产品几乎80%在本地市场销售。

(8) 华立(泰国),2000年投资,中企投资泰国最早之一。产业:仪表制造,贸易,工业园,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华立在东盟的区域总部。

中国企业对泰国投资的未来展望

1. 中泰以及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促使中国对泰国投资的步履加快

(1) 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新年贺词释放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的信号,对外投资经过17年的调整,会逐渐步入常规,企业走出来的步履会适当加快。

(2) 泰国工业4.0发展战略和东部经济走廊以及中泰高铁的开工,释放了诸多的投资机会 ,势必促进中泰经贸和投资发展。

(3) 中美之间大国博弈,中国企业国际化意识提升,商品的原产地多元化更为迫切。

2. 中国对泰国投资的优势凸显

(1) 中国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优势。

中国对外投资正处于发展的中期阶段,起步晚,起点高,且有更多的发展模式。

优势型直接投资。将中国失去成本优势但在泰国仍有相对优势的边际产业以及具备国际竞争但又受限制于产地单一化的行业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进行转移,发挥相对比较优势。

竞争型直接投资。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重新布局及产能合作。中国企业的产品工艺经过数十年的沉淀与积累,具备很强竞争力,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高技术型直接投资。主要为一些新兴产业对市场的拓展,也就是知识、资金密集型企业,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泰国,从而带动整个东盟的市场发展。

(2) 中国对泰国投资的政治环境优势。

中国与泰国关系密切,与东盟间的经贸合作愈发频繁,“10+1”、“10+3”、APEC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都为中国对泰国投资打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2013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2016年泰国提出“泰国4.0”战略和东部经济走廊相得益彰,中泰铁路2017年底开始修建。中泰两国政府在政治上的保障能够为中国企业走向泰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渠道。

(3) 中国企业投资经济新形态优势。

领先于世界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大脚步挺近泰国市场,中国已经顺利渡过互联网发展为传统行业所带来的排斥期,各大互联网企业在泰国“频频发力”。更多的企业已经适应了“互联网+”的思维,可以适应利用互联网对商品生产流程的监管并提高商品的质量以及管理效率,中国互联网行业配合中国制造业在泰国发展会事半功倍的,移动支付挺进泰国市场已取得实质性效果。

3. 泰国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及人文环境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站

(1) 泰国针对东盟以至东南亚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中国产品可以通过泰国的跳板辐射东南亚及全球。市场容量大,辐射能力强。

(2) 泰国是欧美国家承认的具有完全地位的市场经济国家

(3) 制造业外资可以100%控股,可以持有永久所有权地契,享受BOI免税与非免税促进政策。

(4) 泰国具完善的强大的基础配套设施。

(5) 佛教文化的熏陶,塑造了泰国人的平和、善良、谦让、微笑的秉性,外来投资具安全感。

4. 中国企业投资泰国的瓶颈

(1) 企业领导人的国际化理念和视野——到海外投资设厂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更高层次的国际化经营方式,但中国有些企业家尚未认识到这些,小富即安,小农意识浓厚。

(2) 中国缺乏知名国际品牌,产品缺乏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薄弱,值得走出去投资的产品不多。

(3) 国际市场竞争尚处于发展阶段。

(4) 缺乏懂管理,会经营,无语言障碍,忠诚于投资母体的国际化人才。

(5) 中国国家富有,美金充裕,但许多企业投资海外的资本综合积累还不够,缺国际资本运作经验。

结语:

中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兴业,是国家和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相对泰国而言,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泰国工业4.0发展战略以及东部经济走廊的建设、中泰高铁的建设相得益彰,为中国企业投资泰国创造了天赐良机,而中泰两国的地缘关系和人民的友好关系,两国经贸以及各领域往来的进一步发展,泰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佛性社会的人文环境,极其有利于中国企业来泰投资发展。可以预计,中国企业投资泰国即将进入快车道提速发展,但事实存在的一些瓶颈尽管不是主流,也将阻碍快速发展的步履,中国制造型企业对泰国的投资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