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作家圆桌会在巴黎图书节中国展台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4-15 09:02:34来源:欧洲时报作者:靖树
4月11日上午,以“一部小说的诞生”为主题的中法作家圆桌会于巴黎图书节中国展台成功举办。

4月11日上午,以“一部小说的诞生”为主题的中法作家圆桌会于巴黎图书节中国展台成功举办。

在不同主题的圆桌会谈上,中国作家麦家、刘震云、诗人赵丽宏与法国作家亚历山大·阿迪蒂(AlexandreArditti)、弗雷德里克·维桑斯(FrédéricVissense)及诗人塞巴斯蒂安·夸格贝尔(Sébastien Quagebeur)分享了创作心路历程,并溯源中法文化传统、展开跨文化深度对话。这场对话印证了文学创作可以跨越文化与语言的藩篱、触及人类共通命题。

在“数字时代的文学书写”论坛上,作为中国谍战文学的标志性人物,麦家与身兼记者、出版人、小说家多重身份的阿迪蒂探讨了作家的个人经历如何塑造创作视角、数字社会与人类命运与现实反思等话题。麦家著作《解密》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探索了情报、密码语言和人性之间的界限。阿迪蒂于2024年出版的小说《刺杀扎克伯格》展现了自由在数字平台影响下的脆弱性,并质疑数字进步是否意味着要牺牲部分、甚至全部的个人自由。

麦家表示,从选材可以看出,自己和阿迪蒂对数字世界都有一种迷恋和恐惧,并探讨了文学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技术社会中的角色。他表示,当今世界的创造可分为两类人:科学家和作家、艺术家。让人类保持情感与感受力是人文学科的价值所在。他以身为作家、艺术家,让人“有心跳声”为荣。

阿尔迪蒂在接受欧时采访时表示,尽管自己和中国作家麦家文化背景不同、小说风格迥异,但在对世界演变、社会问题等的核心关注上却有共通点,这显示出中法文学之间的思想共鸣。

在“语言、荒诞与社会危机”圆桌讨论上,中国作家刘震云与法国作家弗雷德里克·维桑斯两位作家都在作品中展现了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事实上,刘震云以深沉的人文关怀聚焦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折射时代变迁的阵痛;由人力资源总监转型为小说家的维桑斯则凭借其犀利的语言,描绘了人类在决策与情感能力上被机器取代的危机,揭示现代企业系统的荒谬。

在接受欧时采访时,刘震云表示他认为“文学的底色是哲学”,并以实例分享了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读者、作家的跨文化交流中所获得的启发。他表示,“倾听”不仅能带来触动,也激励他更好地创作。“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而倾听那些“说话没人听”的人,是作家的责任。

维桑斯在受访时高度评价中法文学交流,尽管历史与背景不同,现代中法小说在主题层面已越来越一致,如科技发展、社会制度对人的影响等。他主张打破文学的国别壁垒,倡导如歌德所说的“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文学应反映一个连结全球的人类经验。

在诗歌、人性与感知的记忆论坛上,诗人赵丽宏与塞巴斯蒂安·夸格贝尔贡献了不同于小说的创作视角,诗歌跨越语言的藩篱,共同浸润细腻的力量,如同无形的桥梁,让中法文化在此刻达成深刻理解,为圆桌会增添了独特的韵律。赵丽宏表示,无论时代如何喧嚣变幻,只要内心保持宁静与诗意,就能在任何环境中发现和书写诗意。正是这种内在的诗意,成就了作者的创作。同样,夸格贝尔表示,诗歌是一种原初的语言,能将我们与世界、他人连接,带来分享、安慰与重建。它是一种充满矛盾却富有力量的表达,帮助我们在不确定中找到力量与希望。

本次巴黎中法作家圆桌会为中图公司“话中国”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此外,据介绍,中国联合展台位于国际展商区域,总面积80平方米。本次参展,中国出版代表团展览展示1000余种精品图书,集中展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和有关学习读物中文版、法文版、英文版。展示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访法期间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赠送的《巴黎圣母院》《包法利夫人》等法国经典著作中文版和《论语》等中国著作法文版;展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相关主题图书,对外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意义;设立“中国世界遗产影像系列画册”展示专区,展示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59项遗产,在“动漫影视出版物”展区,《哪吒三界往事》《长安三万里》等中国优秀原创影视动漫图书集体亮相。在集中展示国内优秀出版物基础上,中国出版代表团还举办多场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法出版领域深度对话。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