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西班牙籍博导带给中国弟子的艺术唤醒

发布日期:2024-10-22 10:29:46来源:欧洲时报网作者:陈辉
2012年,李化帅前往西班牙读研深造,师从西班牙艺术大师多明尼克·葛伯牙。当踏入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当代艺术创作时,他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专业课程氛围。

李化帅初见多明尼克·葛伯牙(Domènec Corbella),对他的印象是这样的:身材消瘦挺拔,满头浓密白发,眼睛很有神,像极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描绘的加泰罗尼亚智者的形象。

多明尼克·葛伯牙,1946年出生于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大学终身荣誉教授。他的作品常以“水”为题,呈现出细腻而悠远的韵味。

李化帅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和严谨的训练。2012年,李化帅前往西班牙读研深造,师从这位西班牙艺术大师。当踏入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当代艺术创作时,他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专业课程氛围。

用中国宣纸画色粉?打破常规的实验

葛伯牙教授的教学方式与众不同。

在他看来,绘画是调动全身感官的过程,是一种认知体验:让学生听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根据感受画出韵律、将眼睛蒙住冥想,用两只手同时画画……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葛伯牙会把课堂带到Sagrada Familia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工作室,米罗基金会,甚至会开小灶直接开车带学生拜访他的艺术家朋友们的工作室......这些艺术思维的训练和认知体验,是李化帅在之前的学习中从未经历过的。

当然,葛伯牙也会严谨地教导学生如何根据技法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比如油画应画在画布上而非纸上。

一次偶然机会,李化帅在工作室发现葛伯牙竟在纸上画起了油画,他当即提出了疑问。葛伯牙笑答道:“你很难对付呀,课上我是老师,不能教‘错误的知识’。但在画室里,我可以与你分享我的实验与技法。”

那一刻,李化帅才知道,教授不止画纸本油画,也用中国宣纸画色粉......给他的启发就是,绘画精神与行为要比绘画本身的对与错这件事更重要。

油画质感与东方意境,碰撞又融合

巴塞罗那,这座现代主义宝藏之城,艺术史在这里交织呈现。除了毕加索、达利、米罗和高迪,还有深受东方哲学影响的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

城市的艺术体验就像艺术作品的集合,反映了画家在艺术表达时的个性。

在葛伯牙的画里,有山谷,有海洋,既有油画的浓稠质感,也有东方绘画的悠远意境。不同的是,他的留白是有色彩的。他通过线条与色彩的组合表达诗意的风景。

葛伯牙坚定地认为在观察和表现之间要有一段“时差”,追求的是头脑里的真实性而不是视觉上的真实性。

“他是一位充满精神性与哲学思考的艺术家,作品充满深度和诗意,他的生活习惯像是一位东方文人。”李化帅还清楚地记得葛伯牙讲的有关绘画的精神世界。

李化帅曾几次在加泰罗尼亚科尔伯山谷(Vall del Corb)的葛伯牙工作室度过夏天,那也是他的出生地。每天早上,葛伯牙会带李化帅去山间徒步几公里,天热之前回到工作室,稍作休息泡一壶茶便开始创作。

“他说他画的不是看到的风景,是感受到的风景,包括清晨的风、溪水声和橄榄叶的气味。”李化帅说,葛伯牙出版了一本著作《绘画作为认知体验》(LA PINTURA COMO EXPERIENCIA COGNITIVA)详细阐述了他的绘画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化帅对绘画的认知,也改变了他观看画的方式。

从当代艺术的视角研究宋画

葛伯牙曾给李化帅写过一段展评:化帅的绘画是侧重于观察、专注和沉思的行为,将创造性与客观性巧妙并置,用动物肖像特征展示他所理解的人性,蓝色花的纤维褶皱体现纯净与纯粹,描绘现实主义的底层肌理。

“我的绘画基础最先是在西方的系统里训练构建的,但后来从葛伯牙这里重新认识中国绘画,并对中国绘画哲学感兴趣。”硕士毕业后,李化帅选择读博士,他从当代艺术的视角研究宋画,做了针对性的绘画实验。

他举例,如《2023中秋月》就是选取了宋徽宗的《闰中秋月帖》中的四句,用蓝晒技术进行显影,然后将2023年中秋时落在自己手上的甲虫作为题材绘制在上面,用来记录他在这一年中秋的体验。

李化帅认为,艺术的创作方法可以从材料、技法、书籍等多种渠道汲取,但最终还是要回到自身经历和经验。例如,通过葛伯牙的视角重新认识东方绘画,这成为自己独特的个人艺术经历;用中国“虚空”式的绘画哲学描绘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风景,成为自己对东方哲学理解的个人的经验。

李化帅认为,如何将“个人的人生经验”与“中国传统艺术观”在某种程度上互补与融合,是一个有趣的挑战。而将东西方的艺术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是每个当代艺术家面临的问题。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