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 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4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双方就中乌关系和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国际社会对此表示欢迎,认为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的主张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表明中国秉持公道正义、劝和促谈的一贯立场,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维护者的负责任大国担当,相信中国的和平主张和努力将为解决乌克兰危机注入重要正能量,产生积极影响。
中乌元首通话意义重大
通话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发文说,“同习近平主席的通话很有意义”,相信此次通话将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中乌元首通话对探索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经济与国际研究所主任马科斯·皮雷斯高度评价此次通话。“我相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继续在政治解决包括乌克兰危机在内的全球地缘政治危机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方坚持劝和促谈,为尽快止战停火、恢复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副发言人哈克表示,联合国鼓励包括安理会成员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为解决乌克兰危机作贡献,联合国希望中国继续发挥有益作用。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埃里克·马梅说,欧盟欢迎中乌元首通话,认为这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重要一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说:“中乌对话非常重要,世界期盼和平。”
法国外交部网站发布公告说,此次通话“是积极的”,强调“中国的声音是重要的”。法国总统府表示,法方鼓励一切有助于解决冲突且符合国际法的对话。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表示,美方欢迎中乌元首通话,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劝和促谈彰显大国担当
乌克兰危机复杂演变,对国际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中方所作所为光明正大。习近平主席在通话时说,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他希望各方从乌克兰危机中深刻反思,通过对话,共同寻求欧洲长治久安之道。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俄方注意到中方愿为促成谈判付出努力。俄罗斯的原则性立场同中方2月24日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有着广泛共鸣”。
“这充分证明中国是值得信赖的国际事务参与者。”巴基斯坦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尔·拉迈对此次中乌元首通话予以高度评价。
拉迈表示,中国成功斡旋、推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后,国际社会高度赞赏中方发挥的重要作用,期待中方继续为解决乌克兰危机等问题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指出,中方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深入沟通。这清晰表明,中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和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国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巴勒斯坦政治问题专家阿德南·萨马拉说:“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不像某些国家那样‘拉偏架’,中国一贯秉持的公正立场令其有资格成为乌克兰危机的重要斡旋者,这将为未来双方止战停火、重建和平注入正能量。”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伊沃娜·拉杰瓦茨指出,中国的主张和举措“为全球其他国家树立了劝和促谈的榜样”,同时有力证明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的一贯立场。
期待中国主张产生积极影响
“中乌元首通话将对解决乌克兰危机产生积极影响,这对全世界都有利。”埃及中国友好协会主席艾哈迈德·瓦利表示,整个世界或多或少都在承受这场战争带来的负面效应,中国倡导的劝和促谈是解决这场危机的唯一出路,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阐述的立场意义重大,将积极推动止战停火的和平进程。
核战争没有赢家。对待核问题,有关各方都应该保持冷静克制,真正从自身和全人类的前途命运着眼,共同管控好危机。“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再次表达了中国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避免出现核危机的坚定立场。”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科斯坦蒂诺斯·贝尔胡特斯法对中国关于避免乌克兰危机进一步恶化的重要主张表示高度认同。
贝尔胡特斯法认为,中乌元首通话将助推有关各方打开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大门,为重启和谈创造有利条件,中国劝和促谈的努力将发挥“建设性作用”。
当前,各方理性的思考和声音在增加,国际社会需抓住契机,为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积累有利条件。英国知名学者马丁·雅克通过社交媒体发文表示,中乌元首通话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目前乌克兰危机正处于僵局,下一步理应是停战。他注意到,中国同俄乌两方都进行了沟通。中国在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待中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土耳其马尔马拉大学国际关系学者巴勒什·多斯特评论说:“目前,冲突各方及其他乌克兰危机利益攸关方对中国发挥的劝和促谈作用给予积极评价,中国与各方对话的渠道保持畅通,相信中国的努力将对解决乌克兰危机带来重要积极影响。”(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王晓梅、王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