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业界期盼投资协定“解冻”

发布日期:2023-04-10 11:29:36来源:国际商报作者:何诗霏
历经7年,35轮谈判,中国和欧盟在2020年12月30日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工作。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高标准协定,是符合中欧双方互利共赢原则的协定,同时协定也具有相当的灵活开放度,为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和欧盟两大市场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历经7年,35轮谈判,中国和欧盟在2020年12月30日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工作。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高标准协定,是符合中欧双方互利共赢原则的协定,同时协定也具有相当的灵活开放度,为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和欧盟两大市场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然而,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2021年5月20日,欧洲议会单方面“冻结”了《中欧投资协定》,之后双方努力推动协定往前进,中方一直希望和欧方一起克服困难,尽快释放协议将给中欧双方经贸合作带来的巨大机遇。2023年4月,在这“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美好时刻,多位欧洲领导人密集来华寻求合作,随着中欧之间的高层互动日渐热络,中欧商界企业希望《中欧投资协定》或能迎来“解冻”契机。

中欧已经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启动《中欧投资协定》对双方经济发展都是重大利好。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此前新闻发布会上称,2022年前10个月,中欧贸易额达到7114亿美元,增长6.3%。中国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继续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欧盟数据,中国连续16年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对华出口额达到1982亿欧元,占出口总额的5.1%。中欧投资协定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中欧经贸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为中欧双方企业在各自市场上开展业务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提升中欧双方的互信和合作关系。

《中欧投资协定》符合互利共赢原则。中方第一次承诺为所有行业开放市场准入,协议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并且开放程度高,不仅仅对制造业等行业,还开放新能源、医疗健康、高新技术、金融咨询等领域,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双方企业提供高水平市场准入机会。此外,协议中达成了补贴透明度、国有企业、禁止强制技术转让等条款,在营商环境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的条件。例如,协定规定,双方企业可自主选择技术合作方式,禁止强制技术转让。这将有助于保护企业在技术合作中的合法权益。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协定也作出了重要承诺,同时还将推动双方企业在环境保护、劳工权益、反腐败等方面合作,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一个平衡、高标准的协定对中欧双方经济界都是重大利好,将有利于中欧经贸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

国际形势越动荡,全球挑战越突出,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合作关系对全球经济的意义就越突出。尽管受国外复杂形势的影响,但中国与欧盟仍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努力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政治、安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开展合作。今年上半年,瑞典作为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也表示将继续与欧洲议会商讨推动欧盟尽快批准《中欧投资协定》。中方也愿同欧方一道,反对“脱钩论”,共同促进全球繁荣。中欧双方经济体量巨大,是促进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市场,必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重要力量。加强中欧关系不但对双方有利,而且也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可行的合作模式。《中欧投资协定》对推动中欧双方经贸合作具有巨大潜力,协定实施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正如束珏婷说的,《中欧投资协定》有利于中国,有利于欧盟,有利于世界。中欧双方应共同努力,推动协定签署生效,早日惠及双方企业和民众。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