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外交再启 习近平展开中亚行
14日至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邀请对两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外交部在介绍此访背景时表示,这次访问是中方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前夕开展的一次最重要的元首外交活动,充分体现了中方对上海合作组织和中哈、中乌关系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访中亚两国 深化中哈、中乌友好合作
当地时间9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谈。
综合央视新闻、中新社报道,习近平表示很高兴同托卡耶夫在北京冬奥会之后再次见面,时隔5年再访哈萨克斯坦格外亲切。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首次出访,选择哈萨克斯坦彰显中哈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习近平表示,中方始终坚定支持哈萨克斯坦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支持托卡耶夫总统为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采取的改革举措,坚决反对任何势力干涉哈萨克斯坦内政。“中国永远是哈萨克斯坦值得信赖、倚重的朋友和伙伴。”
习近平当天还在哈萨克斯坦总统府出席仪式,接受托卡耶夫授予该国最高荣誉“金鹰勋章”。
据悉,作为中亚地区重要国家,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既是中国的友好近邻和全面战略伙伴,也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沿线国家。今年适逢中国同两国建交30周年,在这一特殊时间节点,面对地区局势的不确定性,中国开展的元首外交将如何继往开来规划双边关系,备受外界关注。
“我对这次访问充满期待”,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如是写道。继2013年、2015年、2017年三次访问哈萨克斯坦后,此访是习近平主席第四次到访这个与中国山川相连的世界最大内陆国。
在2013年对哈的访问中,习近平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1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特别指出,中方愿同哈方着眼后疫情时代,继续做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推动双方合作再上一层楼”。
“中哈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先试先行,在互联互通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指出,“着眼未来,人工智能、数字金融、绿色能源等领域将有望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
习近平此次中亚之行的另一站是乌兹别克斯坦。中乌作为文明古国,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人民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中国西汉张骞、唐代玄奘、明代陈诚都曾到访过乌兹别克斯坦,留下了来自东方的足迹。
当前,中乌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正如习近平所言,今年是中乌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乌关系的大树愈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在2013年和2016年,习近平曾两次访问乌兹别克斯坦。2016年,中乌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是从这一年起,中国连年成为乌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国。
“元首外交引领是中乌关系发展的一大特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李自国表示,“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乌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两国关系不断走深走实。”
如今,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历史名城撒马尔罕,上合组织也将翻开新篇章。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将在撒马尔罕举行,习近平将出席会议发出中国声音、阐述中国主张。
中俄印等国领导人汇聚 本届上合峰会看点多
外界关心,随着中俄印等国领导人悉数到场,本届上合峰会有哪些看点和热点?
综合中新社、上海上观新闻报道,舆论聚焦几个关键词:扩员、碰面、阿富汗等。首先,上合组织将迎来2001年成立以来的第二次扩员。
本届峰会后,预计伊朗将走完法律程序,成为上合组织第九个成员国。与此同时,峰会还将启动白俄罗斯成为成员国的法律程序,制定给予柬埔寨、尼泊尔、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观察国地位的综合办法,并给予巴林、马尔代夫对话伙伴国地位等。
其次,多国领导人可能在峰会期间举行双边会晤,比如中俄、中印、俄印等。
再者,俄驻阿富汗使馆本月初遭自杀式爆炸袭击,阿富汗安全局势再次引发关注。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上合基地首席专家潘光看来,本次峰会将围绕安全、经济、人文、互联互通等领域展开讨论,各成员国将签署撒马尔罕宣言、发表新闻公报、批准多项合作文件,中国领导人还将同有关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诸多看点值得关注,可从几方面观察。
文明对话方面,上合组织的发展壮大,充分体现了不同文明的和谐相处。目前,据称有10个国家希望加入上合组织,以色列也曾两次提出申请。这说明在北约与俄罗斯对抗加剧的情况下,上合组织作为地区政治经济合作组织,而非军事组织,更受到其他国家的欢迎。随着上合组织体量增加,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务实合作方面,依托上合组织的平台,各成员国在各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比如在解决气候问题、粮食问题等方面签署相关协议,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地区热点方面,上合组织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合作气氛良好,各成员国保持着较高的相处“舒适度”。比如,各国在俄乌冲突上采取较为一致的态度,反对西方的单方面制裁。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兼中亚研究室主任许涛认为,本次峰会有三大看点。
一是,上合组织面临诸多国际和地区挑战,有必要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协调立场、集体发声。中俄等国领导人出现在会场,对峰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作为创始成员国,中国一直以实际行动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对上合组织发展和地区合作提出系列主张和倡议,得到各方响应,如2018年提出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2019年提出将上合组织打造成“四个典范”、2020年提出构建“四个共同体”等。本次峰会上,“中国声音”同样受到关注。
三是,峰会将启动一系列扩员法律程序,这一可喜的局面出乎意料。这说明,尽管百年变局下欧亚地区成为矛盾冲突多发地带,单边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沉渣泛起,但发展中国家对多边主义的需求仍然旺盛,对多边合作仍抱有期待。上合组织的发展仍具备“群众性基础”。
“今年是上合组织宪章签署20周年和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中方将如何进一步提出倡议聚焦地区安全发展,值得各方期待。”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永全指出,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局势,成员国有望以此为契机重温“上海精神”倡导的价值观,凝聚应对挑战的共识。
学者:扩员将使上合具备更大潜力
分析指出,作为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上合组织如今已走过21个年头。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如今的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和多个对话伙伴,“上合大家庭”不断扩大。从哈萨克斯坦到乌兹别克斯坦,从双边到多边,随着中国元首外交再启,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关系将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也将再次响起“上合之声”。
综合中新社、《北京日报》、北京《新京报》报道,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创始成员,印度和巴基斯坦于2017年加入,2022年的峰会是伊朗“入群”的重要节点,“今年的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将告诉世界,这个区域组织已经变得如此重要,成员如此庞大”。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称,上合组织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组织,覆盖欧亚大陆约60%的地区,40%的世界人口。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永全表示,上海合作组织即将在本次峰会上完成第二次扩员,正式接纳伊朗为成员国。上合组织的“朋友圈”之所以越来越大,正是因为始终有“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的引领。
2017年上海合作组织接纳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正式成员国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领土总面积已超过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占世界近一半,GDP占全球20%以上,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
“目前白俄罗斯已经提出了正式申请,多个中东国家也申请加入,这都说明了上海合作组织巨大的吸引力和认可度。通过扩员,上合组织成员国扩大了人口、面积和经济总量,在安全和务实合作等领域具备了更大潜力。”李永全说。
分析指出,有序扩容,将为上合组织提供更强劲的合作动力。而作为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法准则和多边主义的坚定捍卫者,上合组织的扩员也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同时,上合组织也正在把安全观推广到更大区域。目前“上合组织-阿富汗联络组”已在为阿富汗战后重建发挥建设性作用,今后上合组织还可与联合国及相关国家合作,在防止核扩散、解决纳卡地区冲突等安全问题上发挥协调作用。
此外,上合组织成员国在经贸领域有很强的互补性。据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上合组织所有成员国加上伊朗,GDP总和已达23.5万亿美元;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已达到6510亿美元。
可以预计,在当前全球能源和粮食供应链面临断裂危机之时,上合组织各层级成员国和潜在伙伴,将通过自身合作机制及与外部机制对接两种方式,补强能源和粮食供应链、对稳定区域发展环境作出新的战略性安排。而上合组织区域的互联互通也将进一步延伸。将于明年动工的中吉乌国际铁路,将成为新的合作样本。
多国人士期待发挥上合独特作用
走过21个年头的上合组织,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多国人士对习近平主席出席此次峰会表示期待,相信峰会将再次体现上合组织的独特作用,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促进共同发展。
综合新华社、海外网报道,乌兹别克斯坦政治评论员图兰拜·库尔班诺夫指出,上合组织已是最具影响力的新型国际组织之一,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各国应对日益增长的共同威胁与挑战的重要平台。他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将对推动解决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印度孟买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前主席库尔卡尼注意到,今年是上合组织宪章签署20周年和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他认为,这对上合组织来说,是重要的里程碑。上合组织影响力不断增强是全球秩序迅速变化的一个标志。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对外政策研究所所长、上合组织前秘书长博拉特·努尔加利耶夫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上合组织的发展与变化。在他看来,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其吸引力就来源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关注此次峰会上的经济议程。他认为,各国对包括能源、交通在内的合作越来越重视。在全球化遭遇挑战的背景下,欧亚地区迫切需要更多的协调与合作。
巴基斯坦全球战略研究中心高级顾问阿赫塔尔·詹久阿期待在本次峰会上各方就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打击恐怖主义等展开讨论。
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法尔哈德·贾万巴赫特·海拉巴迪认为,上合组织国家致力于加强经贸等各领域合作,致力于协调相关各国政策,为拓展多边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
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教授塔吉·穆罕默德·塔拉什说,“中国是上合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之一,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本次峰会对推动上合组织各项议程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更加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