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 中国服务业开放不断提速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言出必行,近段时间以来,服务业开放不断提档,驶上发展的“快车道”——从数据来看,今年前2个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204.9亿元,占比超七成;从具体行业来看,医疗、电信、生物技术、增值电信等领域对外开放有序推进,成效初显。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复制推广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经验的通知》印发。该通知提出,根据工作需要,近期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总结了一批试点示范经验,涉及金融、医疗健康等多个重点领域,在全国或有关地区复制推广。
重仓中国
外资布局服务业步履不停
在中国推动服务业开放的政策东风推动下,今年2月,全国落地的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天津鹏瑞利医院正式开诊。该医院由新加坡鹏瑞利集团投资建设,自开业以来便备受百姓关注,77岁的张大爷正是其中之一。
3月11日一大早,张大爷就乘坐高铁从北京赶到了天津。“我这次过来,就是想看看这家医院环境好不好、收费贵不贵。”张大爷直言,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丰富,可就医人数实在太多。如果能享受到更舒心的就诊服务,他并不介意多花些钱。
鹏瑞利集团医疗健康首席执行官陈美兰向国际商报记者透露,医院自开业后,便吸引众多患者前来探访、就诊,收获广泛好评。“鹏瑞利集团作为新加坡企业,始终坚定看好中国大健康市场的广阔前景。天津鹏瑞利医院精心设置了骨科、心血管、肿瘤等科室,规划了500张床位,创新性地引入‘轻资产+新加坡共享医疗’管理模式,旨在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国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健康管理服务。”
记者了解到,鹏瑞利集团还在西安秦岭终南山楼观台景区旁打造了中国首家、全球第六家阿尔茨海默病特色医养结合照护小镇,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径,持续推动中国医疗健康服务迈向新高度。
无独有偶,电信领域的对外开放亦是中国服务业高水平开放的生动注脚。近期,德电(中国)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西门子数字科技(深圳)公司等十多家外资企业成功获批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
作为首批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的外资企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建钧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电信等领域开放试点为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数字经济建设提供了新的机会,也带来更多合作发展机遇。“凭借这一利好政策,西门子能够将更多全球创新业务,如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应用以及物联网平台等加速引入中国市场并实现落地。此外,西门子希望借政策开放的东风,进一步深耕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优化平台上创新者和开发者生态的运营,为超37万平台在线用户营造更具活力、更有价值的在线交流与共创环境。”
目前,上述平台已汇聚近200家生态合作伙伴,上线300多个数字化、低碳化解决方案,凭借丰富多元的产品服务体系,为本土市场带来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展望未来,胡建钧信心满怀:“我们将进一步携手中国合作伙伴,全力打造更多数字化与低碳化创新解决方案。借助开放的平台架构、灵活的数字化服务模式,为广大有转型需求的本土中小企业赋能,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规模化落地。”
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国际经贸研究室主任张宇看来,上述多个领域的开放对于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意义重大。“首先,有助于中国积累关键的制度经验,推动职业资格认证、跨境支付结算、数据流动等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其次,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对外开放的决心,有力驳斥西方政府对中国的不实指责,让外资企业直观感受到中国的开放诚意;最后,开放能形成‘以商引商’的良性循环,跨国公司、龙头企业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后,凭借其产业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吸引配套产业跟进投资,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拓展开放格局。”
打造防护网
赋能服务业开放稳步前行
在国际经贸合作中,服务业重要性愈发凸显。也正因如此,全球服务业开放势头迅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火热,各国均将扩大服务业开放合作视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欧盟通过统一服务市场规则,打破成员国间的服务贸易壁垒,实现了服务、人员、资本的自由流动,显著提升了区域服务业的协同效率;新加坡凭借低税率和便捷的营商环境,吸引大量金融科技企业入驻,巩固了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国始终将服务业开放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中国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搭建多元国际合作平台,推动服务业在规模和质量上实现双重突破。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成为服务业开放进程中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在服务业开放所面临的挑战方面,张宇向国际商报记者举例称,外资监管需要适应从准入前向准入后的转变,建立常态化的准入后监管体系和规则标准;部分企业可能面临来自外资企业的竞争冲击;部分敏感行业或将面临协调开放与安全关系的考验;在市场秩序维护方面,如跨境服务纠纷、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等需要更多的制度性探索。
张宇围绕推动服务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相关建议。第一,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与规则,并确保所有经营主体享有公平待遇。第二,加快完善跨境服务数据要素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规则,推动国内规则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第三,对各行业开放风险进行全面、深入地研判,明确开放边界,并选择渐进式的开放路径。第四,探索服务业开放相关的安全保障和预警体系建设,防范可能引发的数据与敏感资料外泄、关键产业控制权流失、文化教育领域的话语权体系失控等风险。第五,深化配套领域改革,统一资质认证,放宽外籍人员准入,优化设备进口流程,消除各类隐性准入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