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为要 打造高水平开放发展强引擎
2024年,广西高水平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交出亮丽答卷,通道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79.7亿元,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900万标箱,海铁联运班列年开行量突破1万列,南宁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完成10.8万吨,全年“八、九、十、十一”四大目标任务基本完成,通道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逐步成为带动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强劲引擎。
过去一年,广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聚焦“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以铁路、港口重大项目建设为关键支撑,以通道物流运营为重点,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和事项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跑出加速度,为服务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贡献通道力量。
要素保障不断强化
加大政策支持
2024年11月,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以北部湾港为离境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通道沿线7省份10个铁路场站纳入其中,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
规划引领,纲举目张。制定印发《广西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广西贯彻落实国家〈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工作方案》,明确全年通道建设重点任务;出台《广西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强化要素保障,拓宽融资渠道。广西加强财政金融政策联动,统筹财政资金约458.58亿元支持港口、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物流发展,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注重畅通社会融资渠道支持通道建设,截至2024年年底,全区已有近700家企业纳入“桂惠贷·通道贷”名单范围,金融机构累计投放“通道贷”超900亿元,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互联互通水平稳步提升
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平陆运河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万余名平陆运河建设者,5000多台(套)大型设备持续奋战,攻坚枢纽混凝土浇筑、土石方开挖、桥梁工程建设等130个关键节点,加速推进广西所盼、桂运所系的“世纪工程”。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是珠江—西江流域连接北部湾港的亿吨级水运交通大动脉,项目已累计开挖土石方超2.6亿立方米,占工程总量的84.5%,“一河贯通、八桂向海”的世界级运河雄姿初显。同时,广西谋划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规划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划产业布局,为运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预留运河运力空间。
2024年5月,湘桂铁路柳州枢纽扩能改造工程全面建成;11月,广西龙胜至峒中口岸公路南宁吴圩至上思段(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车;12月,广西龙门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合浦至湛江铁路广西段开工建设……
打通堵点、接通断点,通道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陆海空数“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网络加快构建。
港航设施能力不断提升,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石头埠作业区19号泊位工程、北海铁山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外海至啄罗作业区段)开工建设,北海港铁山港石头埠作业区8号、9号泊位工程主体已基本完工。
骨干运输网络加快完善,黄桶至百色铁路、崇左至凭祥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钦州东至钦州港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开工建设。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二跑道)、南宁机场T3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工程等稳步推进。
物流枢纽功能不断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海、钦州联运中心正式开通运营,防城港联运中心开工建设,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国际铁路港加快建设。
物流规模快速增长
深挖货源拓市场
2024年12月26日,北部湾港钦州港—越南海防港直航航线开通,进一步优化织密北部湾港与RCEP国家直航精品航线网络。
此外,广西会同重庆市共同支持开行北部湾港至新加坡港“天天班”航线,班轮航线由原来的每周2班,增至每周3班。
货源是航线开通背后的支撑。2024年,广西不断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货源组织,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物流组织工作专班,赴四川成都、湖南长沙等地开展通道物流组织活动,有效拓展通道沿线地区货源。
“我们紧盯市场,深挖货源,通过一园一策、一企一策、一货一策等方式,加大专项货源的开发力度,持续推动沿线货源向北部湾港集聚。”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2024年经北部湾港出口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重箱吞吐量均实现大幅增长。
随着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枢纽功能的不断提升,海铁联运班列运行的提质加速,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规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新增乐山北、毕节东等13个站点,线路覆盖中西部18省、73市、157站,集装箱运量超50万标箱,提前1年完成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900万标箱,同比增长12.4%,连续8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
构筑国际贸易“高速路”,中越跨境班列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2024年,中越跨境班列(经凭祥口岸)累计开行2264列,同比增长71%,其中广西南宁—越南河内跨境集装箱班列累计开行768列,大幅增长556%。
随着南宁机场“双枢纽”建设的深入推进,南宁国际航空物流通道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当前,南宁机场已开通17条国际定期货运航线,覆盖东盟及东南亚10个国家的17个城市,2024年南宁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完成10.8万吨,同比增长23.3%。
通道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在繁忙的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每日巨轮靠泊、班列驰骋,“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的海铁联运无缝衔接场景正在这里上演。
为实现通道物流从“通”到“畅”、由“捷”到“惠”的跃升,全面深化改革始终贯穿其中。
面对多式联运衔接不畅的问题,广西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大幅提升海铁联运转运效率。如今,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物理隔离、数据壁垒成功打通,初步实现“信息系统、作业区域、海关监管、生产调度、业务营销”五个一体化,综合作业效率提升约30%,实现港口铁海联运高效联通和资源利用最大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广西推动北部湾港铁海联运一体化“小切口”改革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称“为全国多式联运发展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范本”。
在凭祥,中越友谊关—友谊智慧口岸加快建设,中方段综合查验平台、集装箱接驳区等硬件设施、场站信息系统等软件项目基本建成,IGV车辆、大型自动化吊装设备等关键设备生产配置到位,中方段已基本建成。
为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南宁海关持续推进“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通关改革,持续落实“先放后检”等优化大宗矿产品和原油检验监管模式,2024年完成“先放后检”矿产品监管6312.2万吨,压缩关区全流程检查作业通关时长27.4%。
通道省际合作扎实推进
加强对外交流
2024年11月13日,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在重庆召开,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国家有关部委、央企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共同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建言献策。
“13+2”省(区、市)共同签署《区块链赋能数字陆海新通道合作框架协议》,完善通道运行评估体系,推进物流单证标准化、数字化,提高物流组织效率。
陕西、青海、海南、云南等四省份出资入股陆海新通道跨区域运行平台,公司股东由13个增至17个,实现陆海新通道“13+2”省(区、市)全覆盖。
广西、重庆、贵州共同签订《共同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合作备忘录》,以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重庆—贵州—广西线路为试点,带动氢能源上下游产业加快形成,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绿色发展。
实干笃行创未来
锚定目标再出发
西部陆海新通道让货物跨越山海,用服务联通世界,正加速成为一条具有澎湃动能的国际经济走廊,成为内畅外联的开放通道、发展通道和战略通道。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阶段性目标完成的关键一年,广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锚定“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精准施策,积极会同通道沿线省份,全力以赴完成国家2025年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目标任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通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