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经贸合作 用“数据”说话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4月30日报道】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如今,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中国是法国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
“60年间,中法双边贸易额增长了800多倍,达到2022年的812亿美元。”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蔡彤娟看来,这一增长反映了中法两国之间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呈现出多元和深入发展的趋势。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双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数字”增长的背后
数字增长的背后,蔡彤娟关注到中法经贸合作发生的“变化”。
“在贸易方面,中国对法国的出口和自法国的进口都在不断增加,特别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贸易比重的提高。”蔡彤娟根据2023年《国别贸易指南》数据来解读,“2022年,中国对法国出口的前三项商品分别是电话机及其他发送或接收声音、图像或其他数据用的设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低值简易通关商品。其中低值简易通关商品主要包括C类快件(价值5000元人民币及以下的货物)和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零售商品等,反映了跨境电商业态的快速提升。法国对中国出口的前三项商品分别是美容品、化妆品及护肤品;飞机;药品。”
“一些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如航空、核能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双方的产业水平,也为两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创新活力。”蔡彤娟说。
蔡彤娟还注意到,在投资领域,中法两国的企业都在积极寻求对方的投资机会。中国的企业在法国的投资项目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能源、环保、高科技等。同时,法国的企业也在中国加大了投资力度,推动了双方在经贸领域的更深层次合作。“这种互相投资的趋势,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的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寻求中法经贸的互补性
蔡彤娟认为,中法两国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拥有很大的合作潜力。这种“互补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中法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具有互补性。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而法国则在高端制造业、奢侈品、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这种差异使得两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第二,中法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互补性。中国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而法国则在环保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实力。通过加强科技合作,两国可以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中法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也具有互补性。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积极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法国作为服务贸易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商业模式。”蔡彤娟举例,法国在金融服务、旅游服务、教育服务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可以通过学习法国的服务业发展经验,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客观来说,在全球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以及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等多重挑战下,蔡彤娟强调:“中法开展合作无疑被视为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方法。中法经贸合作对于稳定地区和全球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法两国应该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