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中法精神”,寻找面向未来的“密码”

发布日期:2024-05-02 08:51:04来源:欧洲时报作者:林恩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国和法国携手走过一段非凡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俄欧亚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表示,回顾这段历程,不忘“初心”,方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国和法国携手走过一段非凡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俄欧亚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表示,回顾这段历程,不忘“初心”,方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诠释“中法精神”

1964年1月27日北京时间19点(巴黎时间中午12点),中法同时在北京、巴黎发布建交联合公报。全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一甲子时光,中法两国诠释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

田德文表示,独立自主是中法精神的核心所在。“中法关系不受外部环境影响,不随波逐流,超越意识形态的限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多边主义等方面,两国‘敢为人先’。”

“相互理解,是中法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中法两国文化差异显著,意识形态上的差别也客观存在,但是两国人民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尊重、欣赏的基础上。”田德文以法国文学为例,法国译作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受众和影响力,很多中国读者都能说出雨果、莫泊桑、小仲马等法国作家及其作品,对法国文化有着亲近感觉。

近年来,两国共同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艺术展活动。比如正在故宫举办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吸引中国游客前来观展。田德文认为,丰富的活动,有助于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相互理解。“中法两国的相互理解,是建立在从高层到民间不同的层面之上。”

“高瞻远瞩,是说两国高层在面对复杂环境变化,面对挑战时,始终着眼于未来。”田德文表示,这一点既体现在建交时“敢为人先”,也体现在应对全球化挑战、全球治理等方面。

“互利共赢”是中法关系不断发展的动力。这一点在经贸往来方面体现最为明显。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中国是法国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田德文提到,中法在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合作非常亮眼。比如,空客在中国的产业布局逐渐完善,在天津设立总装线,投产空客A321飞机。

为全球贡献中国智慧与法国方案

回顾六十年的历程,中法两国的交流交往,什么是不断“变化”的?田德文给出自己的答案:双边关系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大,从政治交往到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全方位合作;两国合作的全球性议题越来越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合作领域不断变化,比如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

田德文多次提到,中法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取得进展。比如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关于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提到:“两国承诺在联合国框架下就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协定谈判加强沟通与合作,为协定达成作出积极贡献。两国同意就包括设立南极海洋保护区在内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保持交流。”

田德文认为,中法在面对全球议题时,正在通过合作、沟通等方式,为全球贡献中国智慧与法国方案。“在我们回顾历史、回顾初心的时刻,有什么是‘不变’的?那应该就是和平与发展的目标,和平与繁荣的期待,不曾改变。”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