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中企呼吁欧盟继续改善营商环境
从匈塞铁路到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再到众多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积极寻找在欧洲投产的机会,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兴业的热潮不断。但与此同时,有些欧洲国家出台保护主义政策,外资审查制度趋严,对中企进一步开拓欧洲市场带来挑战。在4月28日的中国贸促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发布了《欧盟营商环境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目的是反映在欧中国企业呼声,推动欧盟改善营商环境。这是中国贸促会研究院连续第六年编撰发布欧盟营商环境系列报告。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欧双边经贸合作呈现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中欧双边经贸合作展现强大韧性,中国仍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二是中欧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欧双方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改善营商环境、世贸组织改革、金融业双向开放和监管合作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成果和共识,52.38%的受访企业表示会保持或扩大对欧投资。
报告显示,2023年欧盟营商环境的改善程度较为有限。32.84%的受访企业认为欧盟营商环境出现恶化,该比例较上年度减少0.2个百分点。这主要表现为:欧盟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与部分成员国一道炒作“去风险”概念,制定保护主义政策工具箱,提高外资企业在欧投资、并购和参与公共采购难度,发起缺乏充足证据的反补贴调查,干扰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导致在欧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限。
“特别是4月23日,欧盟委员会突袭在欧中资企业办公场所,以所谓企业接受外国补贴为名进行检查。欧盟委员会这种未作事先通知、未作立案通告,就直接突袭企业正常办公场所的不正当行为,凸显了欧盟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中国贸促会将积极发挥代言工商、服务企业作用,对此事件保持密切关注,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赵萍表示,中国贸促会呼吁欧方尽快回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倡导公平竞争的轨道上来,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中欧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与此同时,受访企业呼吁欧盟继续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主要提出五个方面建议。一是为外资企业赴欧发展提供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重视外资企业对欧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二是停止在“去风险”框架下推动各类歧视性政策,尽力消除前期有关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保持投资市场开放,制定合理的外资审查清单,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四是勿滥用贸易救济措施,鼓励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深化合作,为中欧正常贸易往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五是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有力保障在欧中国企业利益,提升政府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
“正如习近平主席近期会见荷兰首相吕特、德国总理朔尔茨时所指出的那样,‘脱钩断链’没有出路,开放合作是唯一选择。”赵萍表示,中欧双方应坚持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彼此关切,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下一步,中国贸促会将秉持开放合作理念,组织更多中欧经贸交流活动,推动中欧企业务实合作更上一层楼,同时也将密切关注欧方改善营商环境相关举措,坚定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