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车轮”链起中国东盟大市场
低碳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和绿色出行理念的深入人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中国车企抢抓“绿色”机遇,近年来不仅新能源汽车出口成绩屡创新高,电动两轮车更是积极“出海”,“驶”向国际。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出口国,也是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国。”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在日前举行的2023中国(贵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虽然内外部形势复杂多变,但行业发展仍呈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电动两轮车的出口是全行业出口重要增长点,特别是在欧美和东南亚市场需求增长旺盛。预计增长态势将贯穿全年,速度将保持在20%左右。
随着RCEP的生效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稳步推进,以及东南亚作为全球摩托车数量最多的地区正处于电动摩托车置换、油改电的关键阶段,东盟已成为中国电动两轮车“出海”的必经之路、必攻之城。据了解,2022年,中国电动两轮车出口印尼、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同比增长15%,市场潜力巨大。
广西是我国连接东盟的桥头堡,而贵港是电动两轮车产业要地。爱玛、绿源、台铃、立马、欧派、五星钻豹等6家行业排名前10的龙头企业均入驻贵港投产,并且在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重启的境外巡展中,7家港北区电动两轮车企业产品入选“桂品出海”精品展区,被重点推荐。
据贵港市委书记朱会东介绍,贵港已落户电动车上下游企业100多家,形成了年产500万辆两轮电动车、50万辆三轮电动车、500万台(套)零部件的产能,本地配套率达80%,零部件配套率占全国市场的20%,零部件配套、智能化水平排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第四大电动车生产基地。
数据显示,2022年,贵港市港北区电动车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人民币,两轮电动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今年上半年,电动车产量增长33.1%,电动车出口贸易额34.44万美元,已出口至越南、泰国、印度、荷兰等多个国家。如今,贵港市港北区不仅成为华南、西南地区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和品牌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成为开拓东盟电动两轮车市场的“领军者”。
对东盟这个近在咫尺的大市场,电动车企业抢抓机遇、积极布局。“我们将持续关注国际市场,计划加大在东南亚市场的试点和布局。”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越南项目组组长王朝宪显得胸有成竹。无锡市圣宝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欧派电动车)董事长朱仁华则表示,东南亚电动车市场潜力大,公司正不断提升对这一区域市场的产品创新和研发能力。据介绍,该企业印度尼西亚工厂流水线日前成功下线,未来将不断加大对东盟市场的布局和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在供给端还是在消费端,我国电动两轮车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刘素文表示,对于供给端,产业链、供应链还不够安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面临着国际产业链和分工体系激变、综合成本持续上升等困难;对于消费端,电动自行车在历经近些年的增长后,存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市场局面尚未完全打开的挑战。
为了化存量为增量,寻求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稳健发展,提升在东盟市场的产业竞争力,刘素文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一是要夯实国际竞争力基础。推进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建设,以基地为基点,辐射东盟,带动周边,形成产业集群,做出品牌与口碑;壮大出口主体数量,加强培育已入驻园区的头部整车企业及配套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强化对配套企业产业链的培育,打造知名电动自行车品牌;引进行业科技人才,依靠科技创新解决核心技术问题;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推动产业转向以品质、效率、服务取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是要开拓国际外循环空间。充分运用RCEP在东南亚的优惠贸易政策和便利化措施安排,释放对成员国的产品贸易潜力;共同推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协调发展,为更多企业出海提供便利;积极带领行业企业参加国内外精品展会,并加强面向东南亚地区的推广,共同搭建精品展。
三是要多方合力促企业出口。加强对自贸试验区平台的建设和支持,为企业出口提供方便;推动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多种方式促进企业间信息共享;组织协调行业内优秀企业、代表性企业,面向重点贸易伙伴推进专场对接活动,强化产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