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市场回暖 外资对华投资加码

发布日期:2023-02-28 10:47:55来源:中国贸易报作者:张伟伦
今年以来,经济活动加速恢复常态,国内资本市场重新迎来生机。

今年以来,经济活动加速恢复常态,国内资本市场重新迎来生机。私募股权市场在经历了过去一年低谷期后正逐步回暖,也吸引了不少海外巨头对中国市场的加码。例如,资产管理规模达8320亿美元的美国PE巨头汉领资本,继去年获批上海市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资质之后,近日又宣布上海办公室正式运营,目前也已开始积极拓展人民币市场的投资机会。

对此,汉领资本副董事长和亚洲地区负责人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上海办公室成功开设,感谢参加筹备工作的团队和同事为此付出的努力并对他们表示祝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私募市场。我们对亚太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机会长期保持信心,上海办公室的成立一定会进一步促进汉领资本中国业务的发展,加强我们在该区域的领先地位。”

记者从汉领资本在华业务公开的资料中了解到,目前汉领的主要业务为私募股权市场的基金投资(母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投资(S基金)和私募股权直接投资。中国S市场已成为其主要发力点,目前汉领资本共有5期S基金,总规模近80亿美元。

去年在获批QFLP试点时,汉领资本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中国的S基金市场已经到了发展黄金期,作为在境外美元S基金市场耕耘多年的投资机构,汉领资本希望借助QFLP的方式进入境内人民币S基金市场,带来国际市场的投资经验,促进国内市场的发展。”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速率大幅上调的多方预测,国内外投资机构和业内人士均对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投资前景持乐观态度。

欧洲资管巨头Galdana Ventures近日宣布将在中国持续加码。“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非常看好中国市场。2023年,Galdana将继续加注中国最优秀的风险投资基金。”Galdana Venture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成立以来,Galdana Ventures 已投资了超过35家中国基金,收获了快手、拼多多、美团点评、京东健康、蔚来汽车等超40家中国上市公司。

此外,背靠淡马锡的老牌新加坡VC祥峰投资,发布了旗下最新一期美元基金,规模为5亿美元,其中90%的份额将投向中国市场。

“东南亚的基金对于中国私募投资长期看好,一方面原因是他们对中国环境的长期稳定有信心,另一方面出于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紧密经济往来。” 祥峰投资中国基金合伙人夏志进近日表示。

对于外资PE巨头看好今年中国资本市场,相关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到来,IPO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退出通道将更加便利,对于海外巨头而言,也是加速布局人民币市场的一大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戴稳胜在此前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注册制的本质是将公司定价权和选择权交给市场,从而使资本市场交易规则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而这一接轨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重要推动力。注册制的实施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一方面在注册制下,中国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将因更便利地服务于全球规模最庞大的实体经济而迅速发展,快速达到先进水平的可能性得到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注册制下交易规则与国际接轨水平提高,海外资本流入国内将更为便捷。” 戴稳胜说。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取得重大进展也是海外私募巨头在华加码的重要因素之一。1月11日,商务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进一步释放人民币国际化信号。其中提及,结合企业需求提供交易撮合、财务规划、风险管理等业务支持,强化保险保障,完善跨境人民币综合金融服务。在发挥相关资金、基金等引导作用中,该通知提到,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做好项目对接,为符合条件的人民币贸易投资项目提供股权融资支持。

在政策引领下,今年1月17日,浙江海宁落地一支百亿规模QFLP基金,其中海外募集资金10亿美元,定向投资海宁经济开发区泛半导体产业,重点聚焦股权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投资人将携手实业伙伴从产业、人才、资金等方面共同助力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壮大发展。2月7日,南京建邺区政府与淞港国际证券签署《淞港基金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据悉,淞港国际证券将在南京市建邺区开展QFLP基金业务,建邺区政府将给予政策支持。2月9日,广西首笔“QFLP+跨境人民币”业务在钦州港片区成功落地,其中QFLP基金由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境外合格投资人(LP)新基石香港有限公司组建成立,基金规模约1.36亿元,余下资金将在近期陆续汇入,投向国内重点新能源及化工新材料、高端先进制造业、光伏和海上风电等低碳转型项目。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