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欧在全球治理方面存共识”
【欧洲时报9月20日报道】当今全球面临多重挑战,各国利益深度交融。在此大背景下,中国坚定不移地支持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十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张建平指出,中国加入联合国51年来,与联合国紧密配合,在稳定国际形势、遏制破坏性趋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在全球治理上、在联合国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信任和尊重,收获了很多伙伴。中国坚定落实《巴黎协定》,制定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共同朝着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
在经贸治理方面,张建平表示,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和WTO改革,支持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先后倡议设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五通’合作,为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补充路径。”张建平说。
张建平认为,中欧在全球治理方面有许多共识。中欧都支持WTO多边平台、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特别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有共同需求。中欧经贸联系紧密,产业互补性强,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欧要克服当下的不利因素,继续推动务实合作。”
当前全球经济低迷、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个别国家逆全球化大势搞对华脱钩断供,让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张建平认为,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无法倒退,国际社会日益形成一种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各国经济被全球供应链紧密地衔接在一起。
“WTO报告显示,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二是靠全球价值链进行的,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当然中国也需要国际市场。”张建平认为,未来通过全球合作、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协作继续发展经济,才是唯一出路。
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大背景下,中国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
张建平认为,中国一方面支持联合国、G20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对各个全球治理平台也都持积极态度,在各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一方面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张建平建议,当前全球治理需要加强对话、磋商和沟通,尤其是各国高层间的对话;同时依靠已有机制和平台发挥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九年来推动全球发展成效显著,内涵也不断丰富。在“五通”基础上,能够把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打造起来,形成全方位系统性合作,相互促进,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