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科技、绿色发展……中欧合作为变化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4月1日下午,第二十三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两位主席共同主持会晤。
综合新华社、北京《人民日报》、北京《经济日报》报道,这是自2020年6月以来双方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晤,双方都认为此次会见开诚布公、坦率深入,增进了相互了解,也达成了不少共识,同意继续加强沟通交流,开展协调合作。在当前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中国和欧盟依然能够为变化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数量,逆势增长
中欧双边贸易从1978年不足64亿美元,发展到目前的超8000亿美元,展现了中欧贸易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达到8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创下新高。双向投资稳中有进、规模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2022年前两个月,欧盟超过东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超1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4.8%。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总经理于尔根·弗里德里希表示,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2021年德中贸易总额创新高。中国既是全球重要增长市场,也是应对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的重要伙伴。
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教授霍斯特·勒歇尔表示,欧中贸易特别是德中贸易取得丰硕成果。过去几年里,尽管面临疫情等挑战,双边贸易依然稳步发展。对于整个欧盟来说,中国是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未来欧中贸易将继续保持互利共赢态势。
质量,走深走实
数据提升的同时,中欧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航空、航天、电子、光电、生物等领域贸易增长显著。经贸交流不断深入,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等各层级交流机制持续发挥作用,地方和企业合作平台更加完善。中欧合作不断开启更大空间,双方继续本着互利共赢原则,持续深化绿色、数字伙伴关系和各领域务实合作。
2022年3月,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一周年,有“钢铁驼队”之称的中欧班列飞驰在亚欧大陆上,更多“一带一路”项目在欧洲落地生根,共同奏响中欧合作新乐章,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根据协定,中欧双方互认地理标志超过500个,其中希腊萨摩斯葡萄酒被收录到首批上榜之列。希腊葡萄酒大师康斯坦丁诺斯·拉扎拉基斯说:“中国对希腊葡萄酒来说是极具潜力的重要市场。”
中欧班列也不断跑出“加速度”。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量和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开行1.5万列,运送146万标箱,比上年分别增长22%和29%,有效缓解疫情冲击,确保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强劲动力。作为重要物流渠道,中欧班列在西班牙与中国的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载体和纽带作用。总部设在巴塞罗那的西班牙超越荣耀国际货运公司负责人贡萨洛·赫雷斯说,疫情期间,中欧班列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呈现出巨大的繁荣景象。
发展,凝聚共识
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有着广泛战略共识和共同利益。
中欧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并通过加大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支持全球尽早摆脱疫情,弥合发展鸿沟。中欧都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线,绿色合作正成为中欧经贸关系中的一个亮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欧都提出了积极的减排目标,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
中欧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也保持着良好势头。2021年10月,欧盟发行了首只绿色债券,并计划在2026年年底前发行总额约2500亿欧元的绿色债券。与此同时,中国则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绿色债券发行市场之一,存量居世界第二。“中欧等共同发起的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可在全球绿色金融应对中发挥核心作用,为全球可持续金融监管提供多边工具。”
中欧也在不断加强数字领域合作。中欧跨境电商成绩亮眼,中国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在欧洲启动七个分拨中心,运营超过10万平方米的出口海外仓。
面向未来,中国与欧洲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分别拥有领先优势,科技创新合作潜力巨大。中欧科技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和欧洲的发展,也会造福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