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央行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支付机构“走出去”
随着监管趋严,非银支付市场也将走向新格局。“过去,非银支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违规现象频发、部分支付机构偏离主业等问题。”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就非银支付方面带来相关提案。
“自2010年6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出台以来,我国非银行支付机构快速发展,支付技术日新月异,支付业务创新活跃,特别是移动支付等居于世界前列,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金鹏辉指出。
为促进非银行支付机构健康持续发展,金鹏辉有以下三方面建议:
一是加快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并于2021年1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司法部加快推动该条例立法进程,夯实支付机构发展的制度基础,同时同步出台配套实施细则,确保新旧规定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二是推动支付机构回归本源,规范创新发展。建议支持有创新能力的支付机构参与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提供更加多元、安全规范、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在服务小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支持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引导长期亏损、无业务场景的支付机构通过引入投资者、合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壮大规模,或者主动退出支付市场。
三是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支付机构“走出去”。建议加强对支付机构“走出去”的政策指导,协助支付机构全面了解投资目的国市场准入、业务开展等方面的规定,督促支付机构遵守当地监管要求,主动积极申请当地支付牌照,或与当地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共同促进普惠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