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大年:“中国制造”无所畏惧
OFweek工控讯:一顿早餐,180亿美元订单。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年底的外交收官之旅中,仍然不忘推销中国装备,继续扮演超级推销员的角色。与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初步达成了涵盖基础设施、公路等领域近200亿美元大单。据不完全统计,李克强今年出访签约额大约在1400亿美元以上,力荐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装备走出去,中国企业也借力拓展海外市场,知易行难,如何练好内功适应海外的营商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超级推销员
中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厂设施等装备制造能力位居世界先进水平,性价比高、竞争力强。李克强日前在出席中哈企业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闭幕式上依旧不遗余力地推销中国装备,他还表示,中方支持有实力的中国大、中、小企业赴哈,通过投资设厂、租赁、公私合营等多种合作形式,在核电设备、铁路升级改造、大型选矿厂、汽车组装等方面开展合作。
不仅如此,在出席上合会议期间,李克强还会见了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商讨高铁合作,希望中俄高铁合作工作组抓紧研究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有关问题,尽早提出总体合作方案。
事实上,从出任总理伊始,李克强就被媒体冠以超级推销员称谓,从泰国、澳大利亚,到中东欧、英国、美国,每到一地,都会推销中国的4G技术、高铁、核电等产品。今年以来,以高铁为代表的总理外交更加密集。5月,李克强访问埃塞俄比亚时指出,中方将积极参与非洲公路、铁路、电信、电力等项目建设。6月,李克强访问英国提出,中英要大力推进核电、高铁等领域合作。期间所签署的中英合作大单约为300多亿美元,创历年之最,包括能源、高科技等多个领域。
溢出效益
一笔接一笔的海外大单,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带来的实惠不仅是一笔能赚钱的生意,更有着大量的溢出效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李克强的海外推销,从深层次上为我国化解过剩产能寻找到了一条新出路。李克强此次访哈提到中国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厂建设方面有着很强的制造能力,也是国内过剩产能的代表行业。
不难发现,总理提到的这些,不仅是产业过于单一的哈萨克斯坦稀缺的产能,也是我国常年过剩的产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以中哈贸易为例,以往我国开往哈萨克斯坦运货的火车都是满载的,但这趟火车开回来却常常空空如也,与哈萨克斯坦签订180亿美元的大单,用我国过剩的产能去向哈方换我国稀缺的产能,势必有助于减轻我国越来越重的产能负担。
同时,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装备在经过总理的力荐,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一张崭新的名片。在白明看来,总理多次海外推销对企业来说,可以形成扫清障碍、创造机会、改善环境、消化产能等多重利好。总理的海外推销在一定程度上无形地帮中国企业降低了海外生存、发展的门槛,就像去年欧盟在确定对中国实施高额双反前的最后一刻,李克强的一次出访改变了局面,令双反都做出了一定妥协,为中国企业保住了欧盟市场。
后期落实
总理能为企业和他国敲定的,只能是框架性、粗线条的合作和订单,后续订单的落地、实施、运营,更多地还得依靠企业自己的实力,如果企业自己没有出海的能力,准确辨别并绕过海外贸易、投资过程中会遇到的暗礁,即使国家将路铺的更平,企业也很难在国外市场中长期立足。白明表示。
业内分析称,以目前情况来看,总理向国外推广的我国大多数产业都是我国相对其他国家拥有较明显优势的,比如我国高铁的造价、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低,技术比较先进,而且目前我国国内已有一万多公里的高铁,具备完善的生产能力,性价比较高。
相较于在国内做生意,企业在国外,政策、行业规范甚至习俗都与国内存在较大不同,后期的运营管理,尤其是与当地政府、同行树立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企业自主进行,仍需要与我国整体战略相衔接。
此外,在专家看来,企业面临最大的出海暗礁就是较大的投资风险,从目前情况来看,未来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活动除了商品输出之外,更多的将会是资本输出,而这也意味着企业将受到更严格的投资选择考验,既不能过于盲目,又要抓准机会。白明分析称,通常领导人会在出访过程中帮助企业指路,随后,充分了解当地市场、政策,以及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营销和原材料供应渠道等都只能靠企业自己来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