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各方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看点亮点前瞻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10日在上海全面线下举行;本届进博会预计迎来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企业展展览面积约36.7万平方米,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均超过历届水平……10月23日,国新办举行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上述消息。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会上表示,进博会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和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下一步,商务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对进博会三大定位的重要要求,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推动进博会“越办越好”。
屡创新高
呈现五方面特点
盛秋平介绍,第六届进博会全面线下举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主要呈现五方面特点——
“进博朋友圈”持续扩大。本届进博会预计迎来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已有超过3400家参展商和39.4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全面恢复到疫前水平。百余名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全球总部高管已确认来华参加进博会,规模创新高。
国家展充分展示各方开放合作意愿。参展国别覆盖五大洲。已有69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确认将参加国家展。其中,11国首次参展,34国首次线下参展,洪都拉斯、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南非、越南5国担任主宾国。中国馆面积增至2500平方米,规模为历届之最。
企业展质效显著提升。展览面积约36.7万平方米,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均超过历届水平。全球十五大整车品牌、十大工业电气企业、十大医疗器械企业、三大矿业巨头、四大粮商、五大船运公司等均已确认参展。展区设置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能源低碳、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类展览专区以及生活消费类题材展览面积增长30%,超过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将集中展示。
虹桥论坛开放主题更加鲜明。论坛以“携手促发展 开放赢未来”为主题,将举办开幕式及“投资中国年”峰会等重要活动,分专题举行外资企业圆桌会,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3》及最新世界开放指数。精心组织22场分论坛,议题覆盖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科技等全球开放热点。
专业配套和人文交流活动覆盖面更广。配套现场活动已排期124场,涵盖政策解读、贸易对接、投资促进、研究发布等类别。
对于各界高度关注的企业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在发布会上也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本届进博会有70余家境外组展机构组织约1500家中小企业参展,参展面积4.6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参展数量和面积比上届增长近四成。
孙成海进一步表示,企业展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亮眼展品精彩纷呈,首发首展新品众多;展区设置前沿专业,题材创新紧扣热点;头部企业更加集聚,以会促展效应明显。
意义重大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盛秋平表示,进博会将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进一步释放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方面的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一方面,进博会畅通国内大循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装备、高端零部件、中间品及消费品,展示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成果,助力产业升级,丰富国内供给,提升消费品质。另一方面,进博会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展商、展品“双境外”的特点使进博会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天然的连接点。前五届进博会展示超过20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助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今年组织322家进博会展商走进地方,有力促进“展商变投资商”。作为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进博会持续传递开放强音,成为宣示重大开放举措、展示开放决心的重要平台。盛秋平表示,进博会持续释放开放红利,成为跨国企业深挖中国广阔市场潜力的绝佳平台。一大批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生物技术等领域新品将在本届进博会上迎来首发首展;厄瓜多尔的麒麟果、贝宁的菠萝等农食产品将通过本届进博会进入中国市场。进博会持续凝聚开放共识,发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声音。今年,虹桥论坛将继续聚焦全球开放和经济热点议题,为经济全球化、全球开放合作凝聚更多共识。
作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进博会充分彰显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容性越来越强,持续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积极推动各国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通过提供免费展位等方式,支持最不发达国家企业参展。影响力越来越大,虹桥论坛围绕“全球开放”核心主题和“国际公共产品”的功能定位,持续发布《世界开放报告》和世界开放指数,搭建国际政商学界高端对话交流平台。文化交融越来越深,国内国际相关文化团体和机构积极参加进博会人文交流展示展演活动,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