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创金融 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布日期:2023-10-19 08:50:38来源:中国贸易报作者:刘禹松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近日在发言中指出,科创金融是大湾区金融发展的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近日在发言中指出,科创金融是大湾区金融发展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过去依赖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的基础上,只有以高科技企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才能具有竞争力。

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友论坛暨首届大湾区金融论坛日前在深圳举行。在论坛现场,科技创新与金融合作成为众多专家热议的焦点。

吴晓求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从投资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这一转变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金融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需要金融通过分散风险、组合投资等方式提供有效的支持。因此,金融结构改革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吴晓求强调,金融结构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即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金融业态多样化、功能多元化,满足社会各层面对金融的多元需求。其中,资本市场的发展尤为关键,因为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等方式为高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提供更灵活、更有效的资金渠道。同时,资本市场也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元、更优质的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

除了市场化之外,金融结构改革还需要依靠科技、法制和国际化等支撑。科技可以提高金融效率和普惠性,降低金融成本和风险,解决信用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法制可以保障金融稳定和安全,规范金融行为和市场秩序,维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国际化可以扩大金融开放和合作,增强金融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金融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金融结构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需要从市场化、科技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化。

国信证券总裁邓舸介绍,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金融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目标迈进。相比世界其他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劳动密集和资源丰富的特点,这里地理位置独特,后发优势明显。目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这里积累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已布局10家广东省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20家香港、澳门联合实验室,聚集了众多具备国际顶尖水平的国内外院士科学家以及港澳科研机构。2022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5年翻了一番还要多,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集中在大湾区。

如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也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3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共享创新——加速迈向全球顶级科创湾区》专题报告预测,2030年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规模将达到千亿美元级,强度将比肩旧金山湾区。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表示,大湾区科技底蕴相对深厚,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未来可以完善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提高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比如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金融改革试验区,通过试验区使取得的成果及时在湾区甚至全国推广。探索国有风险投资机构在后续投资、绩效评价和约束机制方面的改革,促进其长期的投资行为。大湾区要继续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另外也有必要建立大湾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企业的孵化,设立大湾区科技融资担保基金,使企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科技创新、科技开发支持当中。

此外,王洪章认为,大湾区还可以考虑创新相关跨境金融产品,探索跨境知识产权的质押贷款,用好跨境资金池。在区域内设置更多跨境人民币投贷基金,积极支持大湾区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并购等方式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