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秘十七世纪名画宫娥的互动奥秘
在世界美术史上,西方艺术大师人才辈出,油画领域更是成绩斐然。名作《宫娥》是由西班牙宫廷画师迭戈·委拉斯凯兹(DiegoVelazquez)于1656年创作完成,此作品曾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伦勃朗的《夜巡》齐名,成为了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三幅油画作品之一。
那么,这幅描绘了马德里阿尔卡萨宫(Alcázar)里日常生活的背后为何有如此大吸引力?其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奥秘?日前,来自马德里自治大学的艺术史教授费尔南多·玛利亚(Fernando Marias)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线上举办的“博物馆的另一面”专题活动中,对此作品进行了“解密”。
画中有画 将观者引入到现实与虚幻之间
《宫娥》,这幅曾吸引了世界上无数油画大师前往观摩的画作,现收藏于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的12号厅。据费尔南多介绍,《宫娥》整幅作品画面巨大,高约4米,宽约3米,画中的人物比例也如真人般大小,且画中人物刻画得丰富生动,能给观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
费尔南多给它定义为17世纪的“互动”画作,因为作品不仅画工精湛,其扑朔迷离的多重视角还能将欣赏者带入一个“画中有画”的奇妙世界。
“整体来看,画面视觉点为正中间的小公主玛格丽特,在小公主左右两侧分别是几位宫女,其中左侧宫女半蹲着,仿佛在对小公主说些什么。除了宫女之外,画面最前方有一条睡意正浓的猎犬以及两位侏儒。画面中远处有两位站立的侍从,最后的门外还有一位侍卫站在楼梯上,正看着房间里发生的情景。”费尔南多对画作中描绘的多位角色详细解说到。
此外他还补充,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画中不仅于最左侧出现了手拿画笔表情严肃的作者本人,在画面中央位置的一面镜子里还映出了腓力四世夫妇的影子。他们正摆出姿势让委拉斯凯兹描绘,他们既是画中的委拉斯凯兹笔下的模特,又是画中场面的旁观者,构成了一种有趣的视觉关系。
“在画面构图上也与中国传统绘画视角完全不同,委拉斯凯兹采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和多重视角,呈现出了虚幻和现实结合的奇妙意境,为观者埋下多重思考的谜题。”费尔南多强调。
前所未有 画师将自己巧妙入境
委拉斯凯兹从1622年起开始担任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宫廷画师,他也是深受腓力四世的重视。
费尔南多提到,在委拉斯凯兹笔下,这幅《宫娥》将不同地位的人通过一个画面表现出来,并构建成了一个“大家庭”。画面处理复杂而巧妙,既不是他自己的自画像,也不像是给小公主的画像,亦不像是给国王夫妇的画像,然而多位角色又确确实实身在其中并被巧妙地链接在一起。
然而,在费尔南多看来,这幅画之所以与众不同备受关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委拉斯凯兹将自己设计并和谐画到了皇室成员的大家庭中,这在同时期乃至此前未曾出现过。
“他既是画画的人,也成了画中的被画之人。委拉斯凯兹用高超画法与巧妙的构图给后人留下了多种解读和想象空间,也更让后来世世代代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他的存在和‘我们’自己的存在。”费尔南多感慨,这才是委拉斯凯兹的神奇独特之处。
影响深远 为历史带来多重悬念
费尔南多说,其实委拉斯凯兹关于王室的宫廷画作在早期是不被公之于众的,直至19世纪它才在博物馆中面世。如今,距离《宫娥》问世已经过去了300多年,它也穿越历史、跨越国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美国的建筑师理查德·塞拉(RichardSerra)就曾表示,当他在普拉多博物馆看到《宫娥》时,就被委拉斯凯兹构建的人物与空间关系所深深吸引,从此,委拉斯开兹也成为了他心里永远无法超越的伟大艺术家。
“不仅如此,委拉斯凯兹的这幅作品也曾引发了不少关于哲学的思考,还有欧洲的文化和历史学家们也从中深受过启发。”费尔南多说。他认为,《宫娥》是值得被全世界欣赏的艺术品。“虽然距离作品被创作已经过去了相当久远的时间,但它的影响却从未停止,不同年代的人欣赏它时收获也都有所不同,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能在其中探寻到更多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