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商务局等9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国际美食之都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2-20 14:23:32来源:北京市商务局作者:
加快推动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荟萃全球风味的国际美食之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特色化、多样化、便利化餐饮消费需求,为建成具有全球美誉度、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市相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为促进本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国际美食之都,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市商务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推动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国际美食之都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商务局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24年2月6日

推动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国际美食之都行动方案

餐饮业是繁荣消费、保障民生、稳定就业的重点领域。为推动本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国际美食之都,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坚持规模扩大与品质提升齐发力,坚持科学布局与突出特色共促进,围绕首都战略功能定位,加快推动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荟萃全球风味的国际美食之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特色化、多样化、便利化餐饮消费需求,为建成具有全球美誉度、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 基本原则

(一)国际引领,品质为先。推动北京餐饮业向更加注重品质经营、品牌服务转变,加强国内外美食交流,促进经营理念、方式国际化,提高北京餐饮国际范。

(二)突出特色,传承发展。深入研究中华餐饮传统历史文化,挖掘经典民族风味,传承精湛烹饪技艺,讲好北京餐饮故事,提升北京饮食文化中国潮。

(三)兼容并蓄,融合创新。鼓励探索新模式、发力新场景、推广新业态,吸纳优势资源要素,优化业态功能布局,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提振城市烟火气。

(四)科技支撑,数智驱动。贯穿数字化升级主线,科技赋能餐饮全链条精细化管理,拓展应用领域,推动餐饮业态、模式、产品优化。

三 主要目标

以大众需求为导向,以传承创新为核心,以首都高质量发展为统领,通过整体谋划、重点突破、统筹推进,逐步建立规范完备的美食体系、齐全多元的业态门类、合理优化的产业结构,餐饮菜品体系、服务体系、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建设、品牌培育、消费活动更加优化,美味云集、消费便利、特色鲜明、绿色低碳的城市餐饮形象大幅提升。到2025年,初步建成荟萃全球风味的国际美食之都。

——规模总量逐步扩大。全市餐饮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大众餐饮、品质餐饮、特色餐饮数量持续增加,餐饮业对经济发展、社会就业、消费促进贡献作用进一步提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菜系丰富度、多样性取得新突破,国际餐饮品牌数量、聚集度明显提高,老字号和新品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健全,餐饮数字化取得新发展。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餐饮市场供给体系日益完善,新业态、新热点培育壮大,线上线下消费形式更加多元,商旅文体深度融合,消费场景推陈出新,美食文化交流、宣传推介、品牌节会成为餐饮消费重要驱动。

——服务品质显著提高。餐饮业现代化管理服务迈上新台阶,经营特色鲜明,门店布局合理,消费环境优化,餐饮消费便利,服务水平整体跃升,消费体验感和满意度取得新成效。

四 工作任务

(一)国际品牌汇聚行动

1.加快引进国内外美食品牌。支持国内外美食品牌来京发展,设立首店、旗舰店、推广中心等。探索建立全球餐饮品牌名录库,完善落地选址、品牌宣传等方面配套服务。发挥在京境外机构和驻京办作用,带动更多国内外风味餐厅落地北京。到2025年,新引进500个以上国内外知名美食品牌。

2.提升北京本土餐饮品牌能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成为大型餐饮集团。发挥国有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新品牌孵化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培育本土餐饮国际品牌。鼓励企业创建“米其林”“黑珍珠”“钻级酒家”等品质餐厅。

3.加强餐饮文化国际交流。依托北京国际交往中心优势,搭建国际美食文化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国内外名企、名店、名厨交流,促进餐饮品牌合作推广。鼓励本地餐饮“走出去”,通过品牌和技术输出等方式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国内外专业人才交流,提升本土餐饮国际知名度。

(二)美食聚集地打造行动

4.差异化规划发展。各区针对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等不同特点,统筹规划布局餐饮服务功能,实现“一区一特色”错位发展。核心区和中心城区重点发力餐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品质,加强品牌建设;副中心和平原新城地区补足餐饮供给缺口,加快均衡发展;生态涵养区通过打造“一镇一品、一线一品、一店一品”等,发展民俗和旅游体验餐饮。西城、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大兴区进一步提高万人餐饮门店数量,其他区在现有基础上优化结构、提质扩容。

5.建设地标美食聚集区。各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风味美食街区、餐饮聚集街区。到2025年,城六区、副中心、平原新城地区每个区打造两条以上餐饮聚集街区;生态涵养区深化餐饮“品牌下乡、大厨下乡、技艺下乡”,着力提高区域餐饮特色。

6.深挖夜间消费潜能。探索分区域分时段日夜兼市运营模式,鼓励餐饮业延时经营。完善“夜京城”消费地标夜间服务管理,优化餐饮聚集地临时停车措施,结合客流变化做好公共交通服务保障。推动夜间餐饮与夜间观光、夜间演出等结合,打造夜宴、夜饮与夜景、夜娱、夜购等融合一体的消费服务。增加夜生活消费供给,到2025年,全市培育30条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三)传统技艺振兴行动

7.加强美食技艺传承。支持企业申报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建立老字号名厨名录,支持餐饮老字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组织恢复一批传统美食制作技艺,带动老品牌、老技艺和好服务、好口碑等美誉度回归。鼓励建设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重塑北京餐饮文化发展脉络,留住传统饮食“根”和“魂”。

8.推动餐饮老字号守正创新。鼓励餐饮老字号升级产品形象、研发国潮新品、擦亮金字招牌。鼓励推进老字号与知名设计企业合作开发文创产品,推出“北京美食手信”。引导王府井、前门、大栅栏等区域老字号门店在产品设计、经营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加快创新,实现时代潮流气息与传统饮食文化风貌的深度融合。

9.培育发展“新京菜”。鼓励行业协会和餐饮企业挖掘传统北京菜的制作工艺、历史典故等,打造北京名菜,编纂北京美食菜谱。鼓励京菜企业适应新消费需求,吸纳国内外菜系特色,创新研发适众性强、认可度高的菜品。

(四)消费场景升级行动

10.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引导品牌连锁企业进景区、体育馆、博物馆、公园等场所开设餐厅,升级“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鼓励运营管理主体打造文旅餐饮IP,统筹推进美食与文化、旅游、体育共生共兴。精准策划美食路线、发掘“宝藏小店”、推介“观光美食”,营造商旅文体博等互促发展氛围。鼓励旅游景区周边培育一批度假旅游美食打卡地,多维度展现北京餐饮独特风情。

11.举办知名美食节会。举办北京国际美食荟、北京餐饮品牌大会、玩转京城美食等品牌节庆活动,提高北京餐饮国际影响力。各区聚焦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开展具有鲜明地域标识的美食交流活动。加强京津冀协同合作,打造地区性知名美食节会品牌。

12.加强美食宣传推介。拓展与媒体资源合作渠道,发挥媒体引流作用,推动传统媒体、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深入挖掘推广北京美食产品,鼓励“网红达人”宣传北京美食,寻访北京味道,记录都市烟火,全方位展现北京城市餐饮形象。

(五)科技应用支撑行动

13.促进经营模式创新。鼓励餐饮企业现代化运营管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企业管理、经营和配送系统,提高运营效率。加大商业品牌合作,探索推广跨界融合发展。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建设现代化中央厨房,畅通服务供应体系。

14.鼓励智能化餐厅建设。引导餐饮门店应用数字技术打造智慧用餐场景、营造多样化用餐氛围,优化提升餐饮消费体验,打造更多情景式、体验式、沉浸式餐厅。鼓励推广使用智慧点餐系统、送餐机器人等,推动餐饮服务流程优化。支持建设一批智慧门店,培育2.5万家数字化水平较高的餐饮商户。

15.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崇节约、健康、绿色餐饮,深入开展“光盘行动”,促进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成为行业发展共识。支持企业应用清洁能源、节能设施和材料,建设绿色餐厅,提高减碳效能。

(六)专业人才培养行动

16.加快大师和名厨培养。支持餐饮大师工作室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指导行业协会培养选拔优秀厨师和服务员工,选树一批餐饮行业“北京工匠”“服务明星”。支持优秀人才申报“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等。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荣誉表彰称号、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及以上奖牌、国家级或本市市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前10名的非京籍餐饮人员,按有关政策规定享受积分落户加分。

17.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推动院校设立餐饮经营管理专业,鼓励职业学校设置餐饮服务技能等特色课程,促进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提高餐饮行业人员职业能力。深化行业技能大赛活动,丰富岗位培训竞赛内容。支持优秀技能人才参加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职业等级评聘认定,鼓励认定结果与薪酬待遇挂钩,畅通专业人才晋升通道。

18.多渠道引进从业人员。构建多层次餐饮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开展专项招聘、供需对接和劳务品牌建设。加强与河北、内蒙古等地劳务协作,加强就业服务指导,输送更多优质员工来京。积极吸纳本地居民从事餐饮服务,解决行业用工短缺问题。

(七)服务品质提升行动

19.提升服务能力。支持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研究制定烹饪标准、服务规范,开展菜品、服务、餐厅等级评定。鼓励大众餐饮优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服务质量优化提档,强化“北京服务”品牌。支持老店升级改造,推动改造建设一批文化内涵浓郁、人文特色鲜明、就餐环境舒适的品质餐厅。织密便民早餐网点,推动早餐服务提质升级。引导具备条件的餐厅提供外币支付服务,便利外国游客在京消费。

20.推动诚信经营。加强餐饮行业信用监管,整合信用信息系统数据,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督促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诚信意识,规范企业诚信行为。倡导明码实价、明厨亮灶、文明服务、公平竞争,提高消费满意度。

21.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全程网办”“一网服务”水平,视情推行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简化非住宅类场所经营餐饮权属证明办理流程,研究完善国企房源对品牌餐厅的租期政策。推进餐饮业跨部门综合监管创新改革,实施分级分类精准监管。建立容错机制,探索实施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依法打击“恶意索赔”“敲诈勒索”乱象。

22.抓好安全生产。统筹发展与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源头上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提升化解风险能力。坚持安全生产进行业规划、进产业政策、进法规标准、进行政许可,突出做好消防安全、燃气安全等工作,守住生产安全底线。

五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北京建设国际美食之都工作纳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点任务清单,加强督查考核。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年度计划和具体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各区结合实际完善配套措施,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二)加大扶持力度

贯彻落实国家及我市层面支持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等有关政策,加大对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美食之都有关工作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开展融资信贷服务,满足餐饮企业发展需求。

(三)强化宣传推广

加强与媒体对接合作,策划北京建设国际美食之都系列推广活动,塑造北京美食之都形象IP。积极对接国际品牌公司、相关媒体开展推介和品牌引入,展示国际美食之都建设成果,提升北京餐饮影响力。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