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助力企业“走出去”
9月7日,由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主办、北京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承办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就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8月22日印发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行动方案》进行了首次公开解读。
《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行动方案》已于8月22日通过市委、市政府审议发布。《行动方案》是北京市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北京市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建设,指导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一份纲领性文件。论坛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张飞虎介绍了《行动方案》的制定背景、制定过程、制定思路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涉外纠纷应对机制建设,多措并举、加强央地合作,在机制建设、中心建设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北京在知识产权涉外纠纷应对工作方面率先开展了创新性工作,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知识产权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工作模式。北京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入选首批10家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建设单位,必将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目标上为北京‘走出去’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和公共服务,助力北京市各方面更好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也希望北京市知识产权系统能够充分发挥首善优势,为全国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
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一德主持。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北京代表处律师韩春花、小米集团法务负责人刘振、美国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冉瑞雪、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专利诉讼与咨询处副处长柳冀、北京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秘书长高非五位嘉宾分享了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多方主体在普及公共服务产品、优化维权服务渠道、提高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能力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和工作举措。展示了知识产权服务业在支撑和服务首都扩大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工作成效。
据了解,加强海外维权援助服务,是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行动方案》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020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北京市维权援助中心成为首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之一。自2013年起,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在全国率先开启海外知识产权维权综合服务。经过不断探索,率先形成集了“信息系统、服务专班、项目支持、人才培养、宣传培训”五位一体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了国内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首个海外知识产权诉讼信息库,组建了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专家库,指导成立了北京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实训体系建设。
下一步,北京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将在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和的指导下,进一步聚集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工作,聚焦企业应对海外纠纷中的难点和痛点,提供优质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产品,开展纠纷应对指导服务,提高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能力,为实现首都国际化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