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北京—意大利科技经贸周推进中意科技企业实质性合
近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商务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意大利教育大学与科研部、坎帕尼亚大区政府共同主办,北京科技咨询中心、北京科学中心、北京国际科技协作中心、意大利科学城承办的第十三届北京—意大利科技经贸周在北京落下帷幕,500余名中意嘉宾及双方300余家科研院所、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参加了此次活动,共同推动了中意两国经贸交流,促进了中意科技企业间的深入实质性合作。
搭建开放的科技经贸平台
今年3月,意大利与中国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成为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G7国家。作为欧洲最具潜力的技术创新中心,意大利的科研资源、创业氛围以及多样化的文化将为两国合作提供肥沃的土壤。而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也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北京市科协常务副主席司马红表示,市科协将在中意两国的科技合作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与意大利教育大学科研部、坎帕尼亚大区政府、意大利科学城等单位的合作,积极发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首都的科技资源优势,努力扩大北京—意大利科技经贸周活动的品牌影响力,服务中意机构和提高企业创新实力,在科技经贸、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据了解,在此前连续举办的12届科技经贸周中,双方已累计举办各类活动70余场,B2B洽谈2000余次,签约合作项目78项,达成合作意向220项,涵盖医疗、医药、节能环保、智慧交通、信息技术、工业制造、教育培训、文物等多个领域。
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区政府国际化和创业创新部长瓦莱里娅·法肖内表示,北京—意大利科技经贸周举办13年来,双方合作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学校间的科研合作、工业领域的合作等取得了很大成果,成为两国在科技领域合作的典范。未来,双方要进一步推动在人力资源、科研创新、数字化、青年创业等领域的合作。
“坎帕尼亚大区是意大利最早推行工业4.0政策的地区,而且我们非常看重数字经济的发展,目前已投资超3亿欧元推动大区数字化建设。如今,区内的所有初创企业都实现了数字化。”瓦莱里娅·法肖内介绍说,坎帕尼亚大区是35岁年轻人创业最活跃的地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选择在这里投资。科技经贸周活动是大区建立的全新开放平台,也是意大利首个将公共政府和初创企业密切结合的平台。
开放的北京用“新”合作
当前,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创新和开放是两个重要的驱动力。北京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不仅拥有全国最好的创新资源,还有在开放方面的先行优势。
北京市商务局副巡视员赵立宗表示,北京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试点城市,试点四年多来,北京推出了400多项开放改革措施。
从开放角度看,北京试点聚焦科技、互联网信息、金融领域的扩大开放,在北京外商可以独资设立飞机维修公司、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旅行社,可以开展出境游业务。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认证机构、非盈利性养老机构等申请条件大幅降低,不仅企业有更多的投资机遇,外国人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北京,外国人可以担任新型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可以领衔参与国家与北京重大的科技计划,外国人在创办科技型企业方面享受国民待遇。在此基础上,北京还出台了包括科技和互联网信息在内的八个重点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出190项开放创新举措,推动产业链条上的深入开放。从改革角度看,北京以开放促改革,探索形成了70多项全国首创最优的创新举措,成为中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内地城市。今年,北京实施了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探索以实权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围绕外商投资设立、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建立全周期监管服务机制。运用发债、上市、贷款等不同融资形式,优化全路径、企业融资的环境。此外,在通关便利、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推出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为创新创业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长期以来,北京与意大利有着良好的经贸往来。今年1-9月,双边贸易额达到23.6亿美元,同比增长7.5%,截至今年10月,意大利在京累计设立的外资企业369家,累计投资1.4亿美元。”赵立宗表示,在北京全面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全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大背景下,一定能为更多在北京发展的意大利企业和国际人才不断注入创新活力,带来更多的营商便利,创造更多的合作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