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湖南优势”和“非洲禀赋”紧密结合 政协委员共赢非洲机会
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已圆满落幕,近1000家国际组织和机构、中外行业重点企业代表,上万名专业观众齐聚湖南长沙,共同书写了中非经贸合作走向更深、更实的崭新篇章。
期间,中非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商协会以及非政府组织,共同签署了政府间合作协议、融资协议、合作备忘录等84项合作文件,涉及金额208亿美元。
而这其中,有着不少政协委员的身影。作为“东道主”,他们不但精心筹备参展项目和产品,充分展现自身优势和特色,更拿出了足够的热情与诚意,期待把更多业务拓展到广袤的非洲大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入非产品均本土化改造
博览会上,一批极地绿的“重器”——中联重科5款农业机械高端产品,吸引了非洲政界、商界人士驻足参观咨询。
中联重科此次展出的PL2304大马力轮式拖拉机、TE80轮式小麦机等农业机械,广泛适用于非洲市场的农艺和作业环境,在当地广受好评。
中联重科的“垦非”历程,自2007年便已开启,经过12年的努力,市场布局日趋完善。目前,中联重科是非洲排名前三的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厂商,旗下工程起重类、建筑起重类、土方机械类、混凝土机械类等全系列工程机械已全面进入非洲,产品广销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肯尼亚等10多个国家。
对于中联重科深耕非洲的历程,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说:“不在中国争地位,而为中国争地位。中联重科将做精做优主业,‘走出去’到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做强做优做大工程机械产业。”
让杂交水稻扎根非洲
去年8月23日,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专门派人来到长沙,拜访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并向袁隆平赠送了一张新版马达加斯加纸币。随行的马国官员说:“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为了表达对您和中国的感谢,我们特意把水稻作为新版货币图案。”
马达加斯加政府和人民对中国、对杂交水稻有着浓烈的感情,省政协委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武已多次见证并亲身经历过,也真切感受到了杂交水稻给非洲人民带来的改变。
自2000年开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联合湖南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承担了多项杂交水稻对非洲援助项目,在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几内亚等国家建立了杂交水稻试验、示范、新品种研究基地。
这些年来,通过分析非洲发展农业的优劣势,该中心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在非洲推广杂交水稻,即选择在试点国马达加斯加率先实现杂交水稻产业化生产,再以示范效应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
今年5月7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揭牌仪式在马达加斯加马义奇镇举行。齐绍武和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部长拉纳里韦卢为中心揭牌。近期,喜讯再度传来——在袁隆平指导下,中国农业技术专家在马达加斯加成功培育出3个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已通过马政府审定和登记。种植后,水稻产量达每公顷10.8吨,远高于当地一般每公顷3吨的产量。
“杂交水稻在马高产的成功尝试,有利于推进马达加斯加大米作物本地化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中马现代化农业合作。未来,中国杂交水稻将有望解决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齐绍武介绍。
此次博览会期间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袁隆平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说出庄严承诺:粮食安全,不仅中国要有,非洲国家也要有,要让杂交水稻技术在非洲地区扎根。
复制推广“非洲方案”
据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中非经贸博览会上,由湖南华夏投资集团通过16年摸索与积累形成的非洲文旅文教文创“产业+”合作方案,从全国200多个对非经贸合作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现场展览的38个案例方案之一。这些方案,不但符合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实际和中非产能合作需求,也积极传播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省政协委员、湖南华夏投资集团董事长钟飞坦言,目前,非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日渐兴旺。但非洲旅游设施和景区建设、配套、经营服务、文化创意等方面,还迫切需要产业链式的开发建设服务。
“华夏集团的文旅文教文创‘产业+’模式,能为非洲国家提供系统化的服务,进一步推动非洲国家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带动区域内产业全面融合发展,对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非洲各国而言,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钟飞说,博览会期间,已有不少非洲国家政府官员和客商表达了积极的合作意向。
寻找对非合作契机
在此次博览会上,参展的湖南棕榈浔龙河生态城镇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南省健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目前还没有把业务拓展到非洲。此次参展,他们精心挑选了本企业的王牌产品,在前期对非洲市场的调查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些适合非洲客户需求的特色产品予以展示。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博览会充分宣传展现企业的特色和优势,从而精准地锁定一批潜在客户,通过后期的跟踪与洽谈,寻求进军非洲的契机。”省政协委员、湖南省健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之剑说。
省政协委员、湖南棕榈浔龙河生态城镇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聪球介绍,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科技强省,在农业技术、思路、模式、经验和资本的对外输出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这些年,他们在老挝、东帝汶等东南亚国家有了成功案例,深受当地欢迎,打出了湖南农业对外输出的品牌。
“将这种输出和合作移植到非洲,条件成熟、要素具备,有先例可循,中非经贸博览会就是一个难得的契机。”王聪球说,农业是一个基础产业,农业的合作不仅能在农产品、粮食安全等方面创造价值,更能以它为出发点推动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向非洲移植。
两年一届的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长沙,委员们认为,对于湖南企业而言,中非经贸博览会既是一个走进非洲的窗口,也是一个展示企业对非合作成果的舞台,在湖南企业和非洲之间架起了一座合作共赢的桥梁,可以实现“湖南优势”和“非洲禀赋”的紧密结合,同时为湖南对非合作带来更大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