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走高 下半年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

发布日期:2022-08-04 09:23:11来源:欧洲时报网作者: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下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随着国家促汽车消费政策陆续出台,限购地区增加汽车指标数量、放宽购车资格限制,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恢复,下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中汽协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据悉,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车份额59%,居全球第一。

多家新造车企业7月交付量再度过万

综合《经济日报》、《证券时报》、《经济参考报》报道,52557辆!今年6月,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交付创出新高,登顶中国乘用车单月销量榜全品类榜首,这也意味着国内首次出现单月电动车销量超过燃油车车型。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其最核心的原因是相对于燃油车有了较强竞争力的产品,而这个竞争力关键体现在性价比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说,代表性产品是特斯拉Model3、Model Y,上市后有力拉动了国内的一些高端产品销量,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认知。

与此同时,五菱宏光上市之后销量一路走高,成为网红车型,受到消费者追捧。而比亚迪DMI系列通过提高产品力和价格优势,相对燃油车也非常有竞争力。

新造车企业月度“晒单”数据显示,继6月交付量首次均突破万辆后,7月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哪吒汽车、零跑汽车5家企业单月交付量再度过万辆。而广汽埃安交付量突破2.5万辆,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超12.52万辆,同比增长135%。

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提升的背后,是多方合力的共振。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政策,涉及购置车补贴、购置税免征、牌照与通行优惠等层面,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动力电池等核心关键技术的不断成熟。

而整车产品品质、续航里程、安全性能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市场认可度的提高。

根据新兴产业成长的“S型曲线”理论,市场渗透率超过20%,被认为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拐点,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造车新势力的崛起,倒逼传统车企、外资豪华品牌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涌现,将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性价比超越燃油车,加速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和普及度。

预计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稳增长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景气度带动了动力电池企业市占率的稳步提升。8月2日,据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6月,在全球范围内注册登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到203.4GWh。在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厂商中,中国厂商占六家,市场份额合计为56%。其中,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从此前的28%提升至34%,位居首位;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至11.8%,排名第三。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分析预计,7月新能源零售销量有望达到45.0万台,同比增长102.5%。该机构认为,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正在迅速恢复,蔚来、特斯拉、广汽埃安等厂商也进一步增扩产能,预计下半年可实现产能爬升。除供应改善外,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接受度也逐渐提高,预计年底补贴退坡前,新能源市场将持续增长。

供应链的矛盾也在凸显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同时,供应链的矛盾也在凸显。

在7月下旬四川宜宾举行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发言中吐槽:“动力电池成本已占到我们汽车成本的40%至60%,广汽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平常也遇到客户对我们的抱怨,说整车厂不是很赚钱,你们电池厂是不是把利润都拿走了?”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也忍不住在本次大会上叫屈:“我们公司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但是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

去年以来,锂、钴、镍等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特别是碳酸锂从每吨5万多元(人民币,下同)飙升至当前每吨46万多元。根据天齐锂业披露的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利润盈利为96亿元至116亿元,赣锋锂业净利润为72亿元至90亿元,而除了特斯拉外,大部分以新能源汽车为主要产品的整车企业并不挣钱。

“工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召开锂行业运行会、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遏制了碳酸锂的价格上涨趋势,但目前锂资源仍处于高位运行,同时钴、镍以及石墨负极用的石油焦等原材料也在大幅涨价,给企业生产运营带来很大压力。”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说。

从传统燃油车发展经验来看,上游零部件企业大都为整车厂打工,而在产业向新能源变革期,整车厂却要为上游电池原材料供应商打工,显然这是整车厂不愿看到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副会长张江峰表示,“锂价太高不利于下游应用拓展,可能会导致更多替代品出现,同时,其带来的成本压力将层层传导,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特斯拉、广汽、比亚迪、长城、通用、福特等在内的众多汽车制造厂商都已介入电池原材料上游供应链。汽车制造厂商自产动力电池、参股甚至控股锂矿资源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新趋势。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