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分析 | 中期选举在即 阿根廷总工会再度举行全国性罢工
2025年4月10日,阿根廷全国总工会(CGT)再次组织发动了一场全国性的大罢工,以抗议米莱政府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政策。这已是米莱自2023年底上台以来所面临的第三次全国性劳工总动员,标志着国内政治反对声音已逐渐走向高潮,特别是在中期选举临近的背景下,更为此次罢工增添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宏观经济问题仍是导致此次罢工的主要原因
此次罢工波及广泛,包括交通、教育、医疗、银行、司法、行政等多个关键部门均参与了此次罢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区几乎陷入瘫痪,机场航班取消、公交与地铁停运,工会成员和普通市民汇聚市中心的总统府及国会大厦前举行大规模集会示威,呼喊口号,表达对当前政府政策的强烈不满。罢工所造成的影响波及全国各地,地方城市也爆发了规模不一的抗议活动,整个阿根廷社会陷入新一轮政治与社会动荡的旋涡之中。
这场罢工的根本原因仍是米莱政府推行的一系列经济紧缩和市场自由化改革。这些政策在政府看来是遏制通货膨胀、恢复财政平衡、重塑经济信心的必要举措。然而在广大民众尤其是工人阶级、低收入群体和退休人员眼中,却意味着生活成本的飙升、公共服务的崩塌和就业机会的流失。米莱政府一上任便以总统令形式推出《必要性和紧急性法令》,大幅削减国家支出,冻结公共工程,推动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同时大幅减少对教育、医疗和福利系统的财政投入。此外,他还推动《国家改革法案》,试图修改现行劳动法律体系,放松对雇佣关系的管控,赋予雇主更大的解雇自由。这引发了全国各地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弹,许多工会领袖公开指责米莱是在“拆解国家”,“将国家主权与社会正义拱手交给市场力量和外国资本”。
此次全国性罢工的诉求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但最主要的是恢复工资谈判机制,保护集体合同的有效性,阻止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所带来的无保障就业扩张,以及反对养老金改革和公共服务削减。当前阿根廷通胀率居高不下,在官方统计中已突破200%,而大量行业工资增长严重滞后,导致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与此同时,米莱政府还推动对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缩减退休金和延长退休年龄,许多退休人员生活陷入困顿。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削减预算使得许多医院缺医少药,学校因资金短缺被迫减少课程安排,公共交通补贴减少后票价暴涨,这些措施直接冲击着最广泛的社会基层民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CGT联合其他重要工会联盟如阿根廷劳工中心(CTA)、教师联合会、国家公务员工会、运输工人联合会等,共同发起了这场广泛且有组织的抗议行动,力图通过集体行动施加压力,迫使政府修改现行改革路径。
本轮全国罢工背后的政治角力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抗议行动,米莱政府则选择强硬回应。米莱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指责此次罢工是由“寄生于国家机器的既得利益阶层所煽动”的政治行为,称这些工会组织“害怕变革,害怕国家摆脱腐败体制后的新秩序”,试图阻止改革浪潮。政府发言人强调,此次罢工对国家经济的破坏远大于其所表达的诉求,声称米莱总统不会在压力下动摇改革方向,并誓言将继续推动自由市场体制建设和削减财政赤字的计划。安全部队也在各地采取强制措施维持秩序,个别地区出现示威者与警方对峙甚至轻微冲突事件,虽然未造成大规模暴力,但也引发了人权组织的担忧。
舆论方面,社会各界对罢工的看法也呈现出明显分化。一些右翼媒体和企业组织批评罢工破坏社会秩序,是一种对国家复苏进程的阻碍,他们呼吁加强国家对罢工行为的规范,防止少数工会垄断国家政治议程。但左翼舆论则广泛支持此次罢工,认为这是人民对极端自由主义经济路线的正当反击,是维护社会正义与劳工尊严的重要表达。一些著名社会学家、作家、大学教授也公开表态,认为政府改革路线正在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国家治理权力向资本集中,应当暂停对劳工法的修改,恢复国家在社会保障领域的责任角色。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罢工发生在中期选举临近的关键时期,其政治影响显而易见。根据阿根廷宪法,中期选举将在2025年10月举行,届时国会将改选一半的众议员和三分之一的参议员席位。米莱领导的自由前进党在国会中并未占据多数,其改革法案需仰赖右翼盟党与中间派力量支持才能推进。如果中期选举失利,改革议程将可能陷入瘫痪。因此,当前的罢工也被外界解读为工会与进步派阵营在选前的一次“造势”,试图利用社会动员制造舆论压力,改变政治力量格局。在这种背景下,工会与左翼政党之间的协同作用也日益明显,不少罢工参与组织与“祖国联盟”等左翼联盟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推动选民反对米莱路线。
安防建议
在阿根廷中期选举临近、全国总工会组织大罢工的敏感时期,社会对立加剧、抗议频发、罢工常态化,政治与经济形势均高度不确定。在此背景下,中资企业应将安全风险防控提至战略高度,着力提升人员、资产与运营的综合安全水平。
第一,企业应由安保部门或指定安全负责人定期汇总当地媒体、政府公告、工会发布的信息以及中国驻阿根廷使馆的安全提醒,形成简明清晰的“风险通报”,每日或每周通过微信群、邮件或内部通告栏向全体员工推送,使员工第一时间掌握当前社会动态、抗议区域分布及罢工可能波及范围,避免因信息滞后而误入高风险区域。
第二,在全国物流不确定的背景下,企业必须立足于最坏情况,系统性评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投入、零部件周转到最终产品出货的全流程物流链条,识别其中最容易受罢工影响的关键节点,诸如依赖单一进口渠道的原材料、对时间敏感的合同交付订单、易腐易损的食品或化工类物资等,均应列为重点防控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