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气候报告:2023》发布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9月2日,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十大高峰论坛之一的第二届国际气象经济高峰论坛上,由国家气候中心编制的《“一带一路”气候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以期为“一带一路”区域内各个国家和地区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报告》显示,2022年,“一带一路”区域内年平均气温南北差异较大,区域内年平均气温距平呈北部地区偏暖、南部接近正常的空间分布;区域内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区域内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的空间分布体现为西北少、东南多的特征。与2019年至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该区域植被长势总体偏差,但空间分布上有所不同。
《报告》指出,1981年至2022年,“一带一路”区域大多数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且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气温变化速率差异明显,如中东欧地区年平均气温每十年增加0.75℃,增速最快。区域内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空间差异较大,且降水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子区域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差异。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区域是全球气象灾害发生最频繁区域之一,气象灾害包括但不限于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台风等。1980年至2022年发生气象灾害的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四成左右,且有明显增多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
《报告》预计,“一带一路”区域年平均气温将持续上升,高纬度地区的增温幅度大于低纬度地区。到21世纪末,在低排放情况下,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升温幅度将升高1℃至3℃;而在高排放情景下,将普遍升高5℃以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一带一路”区域面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增加、强度可能增强,海平面升高、台风和风暴潮危害增大,生态环境总体可能呈恶化趋势,对沿线地区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带来新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