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可借鉴欧洲国家养老保险经验

发布日期:2023-01-25 08:02:08来源:欧洲时报作者:赵晨曦
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中国人未来将如何养老?学者表示,中国可借鉴欧洲国家养老保险经验。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1月22日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中国人未来将如何养老?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出现人口负增长会对经济、社会、教育、住房等方面产生影响,对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社会基础设施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在短期内对于养老方式的影响不会有很大变化。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三种养老方式的比重在一定时期内仍会维持现状不变。”他提到,由于受经济条件、家庭结构及传统文化等客观原因影响,大部分人会选择居家养老。目前,三种养老模式所占老人数的比例为90:7:3或90:6:4。

“也就是说,现阶段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在社区接受养老服务,只有3%左右在机构养老。”他表示,即便是在早于中国几十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基本上也是如此。

此外,他还提到,在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下,老年人的占比会不断升高,劳动人口的占比会越来越小。因此不管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要求社会提供一些支撑,比如在资源配置上需要考虑为空巢老人登门服务等社会需求。

“尤其是居家养老,因为当老人到达高龄阶段后,失能率会明显升高。此时,在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缩小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让劳动力能够释放出来,增加社会劳动供给,就应该把这一部分人从家庭照顾当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走出家门,来对冲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减少和供给不足的矛盾。”郑秉文展开说到。

他认为,这是老龄化社会普遍的发展趋势,人口负增长只是更凸显了这种社会需求。“此种情况下,需要将长期护理保险尽快全面铺开。”

此外,人口负增长对于养老保险制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郑秉文表示,在人口正增长的情况下,是有人口红利的,但当人口出现负增长时情况则正好相反。随着人口负增长,养老保险在收入端会面临减少的趋势,而支出端规模越来越大,这样此消彼长会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非常大的冲击。

他指出,老龄化是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趋势,很多国家走在中国的前面。“中国2021年进入到中度老龄化水平,而法国1980年就进入了,瑞典和英国更是早在1975年就已进入。他们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至今已有几十年了,很多改革颇有成效。我们国家与这些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性质相同,因此他们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借鉴。”

未来,我们也会把他们经历过的改革措施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工具箱中一一取出,结合中国的国情调整参数进行顶层设计在辅助实施。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