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看好中国“碳中和”新机遇
【欧洲时报9月18日报道】2022年6月23日,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里达工厂落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下同),是德国宝马集团在华最大的单项投资。
像宝马这样计划加大在华投资的欧洲企业不在少数。中国欧盟商会6月8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75%在华欧洲企业仍将中国视为具有潜力的创新研发基地,将增加在华研发投入。
回望过去十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利用外资规模稳定增长。2021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15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较2012年增长62.9%。2022年1-7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3%,折合1239.2亿美元,增长21.5%;从来源地看,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增长23.5%。
外商投资法律体系也进一步完善,2020年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对外开放水平也大幅提升,2017至2021年,中国连续五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经营。外商投资环境也明显改善。
40年前,从德国跨越欧亚大陆抵达中国的伍德克(Joerg Wuttke),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扎根于此的欧洲商人之一。2000年他参与创建了中国欧盟商会,并三次担任主席,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伍德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国经济逐渐对外国投资更加开放,营商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对于化工和汽车行业等需要外国投资来帮助中国打破技术瓶颈的行业,中国的营商环境变得更加开放。”伍德克说。
近几年,随着中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欧洲在华企业的布局也发生着转变。
伍德克介绍,在过去五年中,在华欧洲企业所经营的行业已经变得更加集中。仅汽车、食品加工、制药、化工和消费品制造这五个行业的少数几个巨头公司,就占到了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的近70%,而在2008-2012年期间这一数字为57%。
欧洲企业未来将如何布局中国市场?伍德克认为,协助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是欧洲企业在中国可能存在机会的一个关键领域。“中国将力争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显示了巨大的雄心。欧洲公司拥有技术专长和实践经验,在其本国市场上致力于应对与脱碳有关的挑战。
伍德克引用中国欧盟商会5月发布的《碳中和:欧洲企业助力中国实现2060愿景》报告表示,欧洲企业在中国碳中和方面所作的努力也相对领先:40%的企业已经建立起以中国业务为重点的脱碳团队,67%在华经营的欧洲企业已经设立了碳中和目标并开始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