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2021年全球经济将呈现“三低、三新”特征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最大的“黑天鹅”,对于2021,大家有着许多期待。
中国银行研究院30日发布《2021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预计将呈现“三低、三新”特征,在低增长、低利率、低投资中酝酿新力量、新趋势和新秩序。
那么,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明年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将呈现哪些趋势?美元是否会步入下行周期?我国又将如何在“双循环”格局下的寻求高质量发展呢?
《2021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首先指出,2020年全球经济遭遇疫情冲击陷入深度衰退,全年经济大起大落。报告预计,三、四季度全球GDP增速将分别为29.5%和-5.3%,全年GDP增速为-4.9%,同比下降7.4个百分点。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介绍:“三季度,曾经短暂地出现了超强复苏,但很显然,这不是真实的状况,因为随着欧洲第二波疫情的出现和美国疫情的持续恶化,第四季度全球经济还会走向深度下跌。总体来看,全球经济可能的增速在-4.9%左右,应该说是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对于未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三大制约。首先是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第二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失业、收入下降导致的全球贫困状况恶化;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未来下行风险的担忧,居民会倾向于更多储蓄,企业不愿意扩大生产,导致内需回升乏力。第三个制约因素是新一轮疫情带来的冲击。二次疫情将延缓经济复苏步伐,使得全球经济增长在今年四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再度放缓。陈卫东表示,如果疫苗在2021年二季度或三季度得到推广,全球经济有望在2021年下半年真正走向复苏,全年GDP增速预计达到4.5%,仍然达不到2019年的增长状况。
陈卫东说:“我们特别关注2021年的三大风险。第一,空前的财政政策。估计2021年公共债务会继续上升,这可能导致一些国家的主权评级下降,债务可持续是个问题。第二,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风险。这种政策一方面积累债务,一方面政策逆转时会带来重大风险冲击。第三,2021年英格兰银行将不再发布LIBOR利率。我们认为,在基准利率切换过程中,有可能会形成市场定价的混乱、市场混乱。如果没有处理好,可能就会成为金融市场的‘千年虫’问题。总体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强化了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率。”
不过,报告认为,在全球经济整体低增长的格局下,区域表现将有所分化,全球经济和贸易重心将加速向亚太转移。疫情后,各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绿色复苏成为共识,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另外,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化成为趋势,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可能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轮驱动”的全球化新格局。这些将成为低增长、低利率、低投资过程中所酝酿出的全球经济新趋势。
基于对我国潜在增长率的计算和“十四五”规划的基本架构,陈卫东认为,未来五年内,我国的经济增长平均增速将在5%-6.1%之间。宏观政策面临几大趋势:“第一,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加强创新和产业协调,推动产业升级,特别是要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加强新基建的投资。明年估计货币政策利率下降空间有限,整个社会融资的增长方面可能比今年速度略有下降。总体来讲,2021年还得关注金融市场发展的新问题,比如不良资产集中暴露问题、债务违约风险高发的问题。另外,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可能也会对出口、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基于整个大背景分析,明年消费的增长可能在10%左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很重要的力量。投资增长方面,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特别是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基建投资或新基建投资,都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同时,制造业投资继续恢复增长,可能会实现由负转正。出口方面,预计明年的外贸出口增长压力还是比较大。我们预计明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7.5%。”
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在大起大落后呈现趋势性下行态势。目前,美元指数在91.6附近,较年初下跌超过4.5%,较年内高点下跌超过10%。报告预计,2021年美元指数可能将在85-95之间宽幅震荡,美元指数快速下跌概率较小。不过,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雪情认为,长期看,美元已经进入下行周期。
“从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看,自2011年开始的这一波上涨周期已经有9年,超过了历史上历次美元走强的时长。我们认为,美元指数大概率现在处于走强周期的尾部,明年开始步入长期的下行周期。同时,美国的增长优势和其财富地位从长周期来看是下降态势。此外,我们注意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货币格局的多元化已经形成了长期趋势,美元货币地位受到威胁,同时在这次疫情冲击下,美国推出了超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国际地位。”赵雪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