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新能源政策与市场机制-德国篇
编者按: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持续跟踪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专题,开展了新能源调度运行分析与优化、新能源市场交易分析与评估、新能源政策对市场交易的影响、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电力市场建设等方向研究,实现从理论分析到落地应用的贯通。本专栏将围绕新能源调度运行和市场交易的国际经验、我国实践与成效、未来发展趋势等,结合相关成果和研究思考与读者进行交流分享。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ID:ELECTRIC-POWER)
文章导读:德国是世界上能源转型较早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德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道路上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德国风光发电装机占比过半,全年风光发电量占比接近30%。本文结合德国能源转型目标,跟踪德国新能源发展最新进展,分析德国促进高比例能源接入的政策、市场机制,为推动我国能源转型战略实施提供经验借鉴。
德国联邦政府为可再生能源的推行制定了非常高的目标。联邦政府计划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电能消费的百分比将达到40%至45%,2035年达到55%至60%;到本世纪中叶,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达到至少80%。此外德国联邦政府计划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从2010年的10%提高至2050年的60%。
德国政府可再生能源目标
德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引领者,风光合计装机占比过半。2019年底,德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为6093、4873万千瓦,二者合计10966万千瓦,在总装机占比达到51%。2019年,德国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1182、500亿千瓦时,二者合计1682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28.3%。
新能源发展政策方面,德国依据可再生能源不同发展阶段,分别引入固定上网电价机制(2000年)、市场溢价机制(2012年)、招标制度(201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主要体现在《可再生能源法》(EEG)的演变。以《可再生能源法》修订为标志,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EEG 2000(1991—2003年),确定以固定上网电价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EEG 2004(2003—2008年),完善上网电价政策,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发展;EEG 2009(2009—2012年),建立基于新增容量的固定上网电价调减机制,首次提出市场化方面的条款;EEG 2012(2012—2014年),引入可再生能源市场溢价方式;EEG2014(2014—2016年),严格控制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首次提出针对光伏电站的招标制度试点,分阶段、有重点推动光伏发电市场化;EEG 2017(2017—),全面引入可再生能源发电招标制度,正式结束基于固定上网电价的政府定价机制。
新能源利用方面,灵活调节电源比重高、与周边国家互联通道容量大,借助欧洲统一电力市场,是德国促进新能源高效利用的主要经验。同时通过建立科学技术标准和增强新能源发电的主动可调节性,有效提高了电网吸纳新能源能力,保障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德国灵活电源占比高,系统调节能力强;通过50余条联络线与周边国家互联,输电能力达到2700万千瓦;依托欧洲统一电力市场,促进了新能源在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德国风电装机占比高,针对大规模风电并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规范和并网检测认证制度,保证风电场运行特性满足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德国光伏发电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主,针对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并网,需要对分布式新能源进行功率调节,这已在德国所有配电网投入使用,通过新能源电源远程调控技术手段可以提高配电网吸纳新能源电力水平。
执笔人:李梓仟、王彩霞、雷雪姣
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