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海外收购 中国大企业捷足先登
新华网北京8月4日电(记者董小娇)接连几周,中国大企业进行海外收购的消息,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韩国《中央时报》8月3日刊文《中国腾飞了,但是我们……》,文章认为,与中国海外收购的积极姿态和显著成果相比,韩国还在原地踏步。主要内容如下:
中国果然不同凡响。近期,美国和欧洲经济持续低迷,而中国似乎正在一步一步实现着能源资源的强国梦。众所周知,中国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极大。在政权不知道能维持到何时的非洲国家,中国也进行了“地毯式轰炸”般的援助,开发当地资源。眼下,欧美在经济泥潭越陷越深,一些稳定国家的能源企业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出售对象,中国已经嗅觉敏锐地捷足先登,开始收购。
华尔街日报报道了中石油以151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而且收购金额全部以现金支付。无独有偶,中石化最近和加拿大Talisman Energy(TLM.TO)公司达成协议,收购其北海业务49%的股权。此外,今年年初,中石化还以约24.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Devon公司在美国页岩油气盆地资产权益的1/3, 成为继力拓集团之后海外大规模收购的巨头。早晚中国的庭院要挤满了全球的资源和能源企业。
其实,最近在欧美市场,低于原价一半待售的企业比比皆是,进军海外资源开发的大市场已是业内人士的共识。发达国家的资源能源企业与非洲、南美在本质上在有所区别。若要开采第三世界国家的矿山和油田,必须先修建道路、发电厂等设施。非洲政局不稳,海外投资有可能颗粒无收。然而,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完善,几乎没有附加费用,而且国家稳定政治风险小。目前业内人士的普遍看法是,现在只要有钱,优质的矿山和油田就可以买上满满一篮子。
在中国收购的同时,海外资源开发曾经升温一时的韩国相比之下过于安静,而且缺乏成功的范例。去年5月韩国一家公司高价收购了一座矿山又以低价将股份卖出。这一领域风险很大, 价格是高是低没有答案, 原因是无定价,加之企业间竞争激烈,价格自然是瞬息万变。相比之下,中国资金实力雄厚,回旋余地大。
其实韩国正式涉足海外资源开发领域始于卢武铉政府后期, 李明博政府加速了海外开发的速度,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韩国的石油、天然气自主开发率由2007年的4.2%上升到去年13.7%,矿产资源也由18.5%上升到29%。
然而,韩国资源开发的整个领域易被政治风向所左右,缺乏自由。业内人士普遍表示现在韩国海外资源发开的状态是“All Stop(一切停滞)”。中国已经起飞,相比之下,韩国还陷在泥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