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海地经济形势
2月29日阿里斯蒂德去职流亡以后,海地政治危机发生逆转。原来的执政党“拉瓦拉斯之家”遭到清算并淡出政坛;反对党联盟“民主平台”开始主导海地的政治生活。3月16日成立的过渡政府几乎由清一色的反对派技术官僚组成,其中新总理拉托特备受美、法、加等西方国家的信赖和支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美国国务卿、加拿大国防部长和法国国防部长先后到访海地,给新政府撑腰打气。拉托特也使出全身解数,力显强势。国际上,他上台后不久就严厉谴责邻国牙买加收留阿里斯蒂德,危害海地安全,并力排众议,顶住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巨大压力,果断召回驻牙大使,冻结与牙的外交关系。在国内,拉托特努力调解各派矛盾,求同存异,扩大政治基础,进而推动民族团结,加速选举进程。同时,他还千方百计维护社会稳定,恢复生产、生活,并加大与国际出资人的谈判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经援。
海地政局虽然在多国部队的呵护下正在朝着和平的方向发展。但连续多年的国际制裁和官僚腐败早已使脆弱的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积贫难返。要扭转这种局面,困难很大,主要问题和障碍是:
第一,海地天然秉赋差,人口密度大,受教育水平低,要发展只能依靠外来投资。对于这一点,近年来的几届政府都有共识,并采取了一些行动。比如,出台投资法和免税区法,大幅降低关税,加强多、双边经贸谈判,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争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加等国给予穷国的优惠安排等等。但长期的社会动荡致使国外投资人心存疑虑,望而却步。即使当前的政治危机得以暂时缓解,要恢复投资人的投资信心依然是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原因是,由于非法枪支大量流散民间,社会不安定因素远远没有消除。虽然阿里斯蒂德于1995年解散了军队,但收缴枪支困难重重,加之第二武装民兵组织的兴起,民间武装已经大大超过政府的国民警察。不久前,叛军能够在不到20天时间里拿下全国大部分城镇就是例证。鉴于民间枪支问题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多国部队也不愿过多染指,尽量推给过渡政府研究解决。
第二,国外经援雷声大雨点小。阿里斯蒂德下台后,美、法等国纷纷表示要给予海地前所未有的经济援助,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向对待阿富汗那样大规模投资海地。联合国驻海机构也向国际社会发出紧急呼吁,希望筹资3,500万美元,以缓解海地的人道主义危机。但从目前结果看,真正到位的援助物资不超过700万美元。国际主要出资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经援海地表示谨慎。两机构认为,按照惯例,重大经援项目必须经过受援国议会批准,而海地目前根本没有议会,新当局不过是游离于宪法之外的临时机构,无权决定重大事项。此外,海地外债已超过12亿美元,偿付能力非常有限。世行当前虽然有能力动用8,000万美元的特别基金提供难民赠款,但海地并没有发生难民潮。两机构的结论是,先派专家进行实地评估,待海地的基本安全得到保障之后,再研究修复水电等紧急项目的可行性。
第三,经济状况非常糟糕。执政党下台后给海地新政府留下一个烂摊子。据不完全统计,20多天的武装冲突和打砸抢造成的直接物质损失至少30多亿美元,而政府财政赤字今年头四个月就高达30—40亿古德。战乱以来,海地经济活动完全停滞。码头封港,机场停飞,工厂关闭,商店和银行关门,工商、税务、海关等经济管理部门瘫痪。战前43古德可以兑换一美元,动乱期间猛涨到80-90古德。人们对本币完全丧失了信心,一段时间里有几百亿古德被抛出抢购美元。目前随着居民生活的平稳,加之多国部队的大量进入,日常消费急剧增加,古德开始反弹,并维持在近年来少有的高水平上(35古德兑换一美元)。不少商家一改原来多以美元标价的做法,实行古德结算。可以预见,如果海地经济状况不能改善,外援不能及早到位,古德高估的现象不可能持续太久。
海地政局虽然在多国部队的呵护下正在朝着和平的方向发展。但连续多年的国际制裁和官僚腐败早已使脆弱的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积贫难返。要扭转这种局面,困难很大,主要问题和障碍是:
第一,海地天然秉赋差,人口密度大,受教育水平低,要发展只能依靠外来投资。对于这一点,近年来的几届政府都有共识,并采取了一些行动。比如,出台投资法和免税区法,大幅降低关税,加强多、双边经贸谈判,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争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加等国给予穷国的优惠安排等等。但长期的社会动荡致使国外投资人心存疑虑,望而却步。即使当前的政治危机得以暂时缓解,要恢复投资人的投资信心依然是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原因是,由于非法枪支大量流散民间,社会不安定因素远远没有消除。虽然阿里斯蒂德于1995年解散了军队,但收缴枪支困难重重,加之第二武装民兵组织的兴起,民间武装已经大大超过政府的国民警察。不久前,叛军能够在不到20天时间里拿下全国大部分城镇就是例证。鉴于民间枪支问题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多国部队也不愿过多染指,尽量推给过渡政府研究解决。
第二,国外经援雷声大雨点小。阿里斯蒂德下台后,美、法等国纷纷表示要给予海地前所未有的经济援助,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向对待阿富汗那样大规模投资海地。联合国驻海机构也向国际社会发出紧急呼吁,希望筹资3,500万美元,以缓解海地的人道主义危机。但从目前结果看,真正到位的援助物资不超过700万美元。国际主要出资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经援海地表示谨慎。两机构认为,按照惯例,重大经援项目必须经过受援国议会批准,而海地目前根本没有议会,新当局不过是游离于宪法之外的临时机构,无权决定重大事项。此外,海地外债已超过12亿美元,偿付能力非常有限。世行当前虽然有能力动用8,000万美元的特别基金提供难民赠款,但海地并没有发生难民潮。两机构的结论是,先派专家进行实地评估,待海地的基本安全得到保障之后,再研究修复水电等紧急项目的可行性。
第三,经济状况非常糟糕。执政党下台后给海地新政府留下一个烂摊子。据不完全统计,20多天的武装冲突和打砸抢造成的直接物质损失至少30多亿美元,而政府财政赤字今年头四个月就高达30—40亿古德。战乱以来,海地经济活动完全停滞。码头封港,机场停飞,工厂关闭,商店和银行关门,工商、税务、海关等经济管理部门瘫痪。战前43古德可以兑换一美元,动乱期间猛涨到80-90古德。人们对本币完全丧失了信心,一段时间里有几百亿古德被抛出抢购美元。目前随着居民生活的平稳,加之多国部队的大量进入,日常消费急剧增加,古德开始反弹,并维持在近年来少有的高水平上(35古德兑换一美元)。不少商家一改原来多以美元标价的做法,实行古德结算。可以预见,如果海地经济状况不能改善,外援不能及早到位,古德高估的现象不可能持续太久。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