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经济增长一慢再慢:地缘政治危机连番冲击

    地缘政治危机连番冲击美英法等西方大国搞乱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不仅加剧了西亚、北非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而且正在冲击多国经济。 ...

  • 从六大历史事件看沙特和埃及为何空袭也门

    俄罗斯帝国以保护奥斯曼帝国领土上的基督徒的名义发动了战争。战后签订的《斯特凡诺条约》使得博斯普鲁斯海峡对所有的过往船只开放,其中就包括了俄罗斯。 ...

  • 坦桑尼亚对外关系

    一、 简述   坦桑对外关系历经了南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激烈的冷战争夺、多党民主和经济全球化等浪潮的冲击,经历了国际形势从紧张趋向缓和、从政治对抗到经济竞争、从两极争霸到多极化政治格局的重大变迁。 ...

  • 科威特2003年商务指南

    海湾战争后,全球与伊拉克的国际贸易大幅下降,科威特因此而丧失了转口贸易中心的地位,目前科威特正设法重新恢复地区转口贸易中心的位置。 ...

  • 迪拜2003年国民经济及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由于这一数字是在伊拉克战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情况下的一个保守预测,而从实际情况看,伊拉克战争对迪拜经济发展影响不大,因此,最终的实际数字将高于这一预测值。 ...

  • 法国的石油市场和战略储备概况

    2797.6 2719.5 2623.5 附录三:法国2002年燃料供应地 北海 32.80% 近东 28.30% 前苏联 18.10% 其它 7.30% 尼日利亚 5.40% 阿尔及利亚 4.60% 利比亚 ...

  • “冷”不下来的西亚北非石油投资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英石油公司率先夺得伊拉克的石油开发先机,美国对西亚石油支配权的垄断达到新的高度。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发展势头强劲,也开始大力投资西亚石油,并获得了一定市场份额。 ...

  • 非洲的民主,非洲自己做主

    美国是冷战后对外发动战争最频繁的国家。“为了给那里的人民带去民主与自由”,建立一个“新的民主国家”,美国的军事行动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制造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

  • 利比亚投资指南

    1912年10月,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英、法分别占领利比亚南、北部。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 ...

  • 埃及如何维护其海外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劳动和移民部通过下列机制维护了埃及海外劳务人员的权益:   1、 在埃及外派劳务人员集中的国家的(埃及)使馆中设立劳工事务代表处 埃及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吉达、利雅得)、约旦、卡塔尔、也门、科威特、阿联酋、利比亚 ...

  • 非洲的石油“病”

    不仅如此,除了伊拉克以外,伊朗、利比亚、苏丹等几个主要的产油国也列入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中。而美国另一个主要的供油国——俄罗斯的态度又若即若离。 ...

  • 利比亚石油工业发展与对外合作》 之八

    这既有利比亚国民缺乏专业技术培训,准备不足,也有外国石油公司排斥利比亚人到关键职位工作的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