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教育合作|德国“双元制”搭桥,中国年轻人端上就业“金饭碗”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打开年轻人就业思路提供了一种参照。
德国“双元制”是全球公认的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它脱胎于十五六世纪的行会学徒制。“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专业选择和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对于想要突破传统就业模式、寻求新出路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德国K&K人力资源公司中国分部总经理包淑娜表示。
一次偶然接触,深圳小伙赴德学起汽车制造
近年来,德国双元制体系下的职业教育不断面向海外招生,27岁的中国学生周文豪便是受益者之一。
在深圳做程序员工作的周文豪接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始于一次偶然。“我是偶然通过自媒体平台了解到了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模式。”他回忆,在线下经历了一次面谈后,决定签约并开始学习。
“人生在于体验,不在于结果。”带着年轻人的洒脱,怀揣着对汽车机械制造行业的热爱,周文豪踏上了这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习之旅。
通过为期9个月的学习,目前,他不仅德语水平已达到B2水平,还通过职业培训学习了汽车相关的知识。周文豪介绍,每周他大概有二三天的时间去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更多的时间在公司里跟着师傅学习,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他还表示,很多像自己一样的中国学生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并没有想清楚未来到底要什么,几乎都是家长在为其做决定。但这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对于未来的工作向往和选择与家长的期望背道而驰。在周文豪看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年轻人提供了新机会:“让我们能够重新选择进入不同领域进行学习和探索,而且,十分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我来说,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更让我看到了实现职业梦想的无限可能。”
更换赛道,北京留学顾问成为德仓储业管理者
除了像周文豪这样追求人生体验的年轻人会选择双元制职业教育,还有像赵星辰这样,带着对家人和自己的未来规划,毅然决定投身于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人。
35岁的赵星辰曾是北京一家培训机构的留学顾问,多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对德国务工政策具有一定了解,更换“赛道”给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未来,是赵星辰走进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直接原因。
不久前,通过双元制学习的赵星辰凭借其专业功底和出色的职业素养脱颖而出,成为德国当地一家已成立60多年品牌超市的仓储运营管理者。对于已经35岁的他来说,这份工作不仅为其提供了稳定的职业平台,更让他在工作中找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谈及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势,赵星辰颇有感触地说:“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能够立刻转化成生产力,这就意味着我学的东西一定能用得上,甚至回国后也能派上用场。”他表示,这种教育模式让自己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仅迅速提升了专业技能,还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赵星辰说:“虽然未来的很多东西我现在都不能确定,但我相信,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习,我能够不断提升自己,迎接新的挑战,实现职业发展的新突破。”
他同样认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体系值得中国借鉴,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规划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