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旅法画家潘玉良“有窗户的画室”
为迎接国际劳动妇女节而特别策划的女性艺术家专题画展“有窗户的画室:‘潘玉良、周思聪、肖惠祥的艺术’”于3月8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潘玉良、周思聪、肖惠祥三位女艺术家的220余件绘画作品,通过三位女性画作这扇“窗户”,为观众呈现了中国女性成长历程与中国社会演变的紧密关联,同时让观众在绘画作品中感受中西艺术语境间的文化交流。
策展人徐虹接受采访时表示,“有窗户的画室”作为此次展览的主题,借用了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意在使观众通过作品这扇“窗户”,看到她们在画室忙碌的身影,以及她们用心灵创造的艺术。“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画作展览的三位女性艺术家之一潘玉良,她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性艺术家。作为中国第一代留学欧洲的女艺术家,她的作品取中西艺术之长,完成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有力融合,折射出了中西艺术语境之间的文化意识的认同。”
“潘玉良的作品传统包袱较少,这与她传奇的一生有关。”徐虹谈到,潘玉良出生于贫困家庭,幼时便父母亡故流落安徽,18岁与时任芜湖海关监督的同盟会会员潘赞化结婚,后因变革随夫到上海生活。这时,她便开始跟随美术教员洪野先生学习绘画。1920年9月,潘玉良考入上海美术学校西洋画科。随后,借官方派遣学生赴法学习留学项目的机会,她又考取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之后又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和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深造。1928年,潘玉良学成归国,先后在上海美专和中央大学艺术科任教,并多次举办画展,潘玉良开始在艺术界崭露头角。
“她是20世纪前期走出国门学习西方艺术潮流的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徐虹说,回国任教期间,潘玉良更是利用在法所学,开始尝试将中国书法的线条韵味融入西方绘画强烈的色彩表达,她将中国传统的笔墨意境与西方的绘画形式进行完美结合,形成了自身独特而鲜明的绘画风格。
潘玉良的作品将“艺术无国界”展现的淋漓尽致,她的一生都在为艺术奔波,自1938年到1976年间,辗转英、法、德、意、日等多国举办个人画展,并在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探索中创造了“合中西于一治”的独特风格。
“时至今日,潘玉良的作品被众多博物馆收藏。正如今天的主题画展,让观众通过‘窗户’看到她用心灵创造成就的艺术,进而感受在中西文化碰撞下独特的美学情趣。”徐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