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首次实现多式联运整车运输
12月19日,中韩多式联运整车运输试运行在中国威海与韩国仁川间正式启动。
当日,一辆悬挂着韩国号牌的货车搭乘中韩客货班轮抵达威海港,经海关监管验放后,重约2.1吨的跨境电商商品被装入货车。随后,这些货物经威海海港、仁川海港、仁川空港中转后被发往世界各地。这是中韩两国间首次实现多式联运整车运输,该业务模式的落地将为深化两国乃至东北亚区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威海是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对韩国贸易具备先天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威海与韩国仁川等口岸间的物流通关合作一直是中韩合作交流的亮点。自1990年中韩首条客货班轮航线“金桥”轮通航至今,威海已开通至韩国仁川、平泽、群山、釜山等港口的9条海运航线,每周约21个航次。
2010年,威海率先开通了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第一阶段甩挂运输,货物连同挂车通过客货班轮运抵港口后,直接使用牵引车运输至目的地。甩挂运输有效提升了鲜活农产品以及电子、精密仪器等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时效,成为中韩双边经贸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该模式随后在山东青岛、烟台、日照、荣成等多个口岸推广开展。据青岛海关统计,截至目前,山东各口岸已累计完成甩挂运输8120辆次,运输货物达2.6万吨,货值近30亿美元。
按照中韩双方协定,中韩陆海联运分为甩挂运输和整车运输两个阶段推进。不同于第一阶段甩挂运输中进入对方港口“换车头、不换挂车”的做法,第二阶段的整车运输实现了“车头、挂车都不换”,使得通关物流更加便利,国际物流环节更加畅通。
为推动中韩间更加紧密畅通的物流运输合作,今年2月,中国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与韩国国土交通部、关税厅签署了《中韩多式联运(威海—仁川)试运行的谅解备忘录》。根据协定,中韩双方将在威海港、威海机场与仁川港、仁川机场四个海/空港间开展整车运输试运行,以整车运输高效物流模式为载体,融合威海、仁川两地海港、空港优势,打造出“四港联动”的中韩跨境黄金物流通道。
据威海海关驻海港办事处物流监管科科长姜巍介绍,此次开通的中韩多式联运整车运输模式,可理解为“整车运输、海空一体”。装载货物的运输车辆从空港出发运至海港后,通过海运航线,无需换装挂车及牵引车,由原车运输货物在对方国家指定路线行驶,实现货物在中韩海港、空港间的快速转运,真正把威海、仁川四港“串联”起来。
“我们为整车运输量身定制了监管模式,打破了以往多式联运的概念和对港区功能的理解,通过模拟公路口岸及航空器、船舶、货车等多种运输工具的综合运用,实现威海与仁川之间集货、通关、运输、分拨等国际物流一体化高度协同。”青岛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林元表示,非侵入式查验、全程物流轨迹监控等科技手段的采用,为整车运输量身打造了全流程无感式通关监管体系,为物流提速打下良好基础。
“作为物流企业,我们非常期待这一模式的落地实施。”中国外运华中有限公司威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梁庆霞告诉记者,在该模式下,不同贸易方式的货物可进行集拼运输,集装箱装载能力得到充分利用,运输途中将减少报关、装卸以及换车等环节,货物可通过仁川机场向全球实现更快中转。“整个流程预计缩短4个小时左右,运输物流成本预计降低约30%。”
威海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关部门将以整车运输项目试运行为契机,持续推动监管创新和改革集成,提高贸易便利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建设中韩黄金物流大通道,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