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蒲皓琳:见证中国40年发展变化

发布日期:2023-12-07 13:06:27来源:欧洲时报作者:万依
从1984年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法国知名记者、作家蒲皓琳已经穿梭于中法之间近40年。蒲皓琳希望,未来两国能够开展更多人文交流,尤其是留学生,他们是下一代中法交往的主力军。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12月7日报道】从1984年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法国知名记者、作家蒲皓琳已经穿梭于中法之间近40年。

蒲皓琳儿时便时常随父亲去往亚洲旅游,对中国充满兴趣。上世纪70年代末,十几岁的蒲皓琳随父母去法属留尼汪生活了一段时间,当时她最好的朋友便是华人。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很多华人愿意学中文,蒲皓琳便跟着这位华人朋友初学了一点中文。回到巴黎后,她继续学习中文,希望能有机会去往中国。

1984年,蒲皓琳作为法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的实习生前往北京,还在外交学院留学一年。彼时,蒲皓琳预感到中国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于是她便想继续留下来。相较于外交工作,蒲皓琳对记者这一职业更感兴趣,认为可以增长更多见识、更自由,于是她决定离开外交领域,转行做记者。

从1995年开始,蒲皓琳先后创建了《解放报》驻华记者站、《观点》周刊驻华记者站,向法国介绍改革开放巨变中的中国。凭借对华报道,1997年蒲皓琳获得法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奖项——阿尔伯特·伦敦新闻奖,当年她从访华的法国时任总统希拉克手中接过这一殊荣,成为第三位获得此奖项的女性记者。2010年,蒲皓琳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骑士勋章,以表彰她通过记者独特视角增进中法两国彼此了解的特殊贡献。

蒲皓琳更愿意关注中国与西方国家发展中的不同之处。据了解,法国《观点》周刊曾多次推出中国专刊,但封面人物多是巩俐、张曼玉、周迅等中国的知名影星的照片,而很少使用中国龙或领导人等标志性图片。

蒲皓琳还写出了《改变中国的30年》《中国辉煌的30年》等书。她在这两本书中按年代划分,介绍了从1980年至2010年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除了一些政治经济大事件,她还关注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比如北京开设了第一家酒吧、外国人可以赴华进行艺术交流、中国文化遗产等。

傅雷翻译出版奖已走过15年历程,如今,该奖项已成为中国颇具影响力的翻译奖项之一。作为创始人、常任评委之一的蒲皓琳,今年还担任了傅雷翻译出版奖评委会主席。

她认为,翻译是桥梁,对对促进中法了解尤为重要。傅雷翻译出版奖设立的初衷之一便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加入翻译事业当中。如今,这一初衷已得偿所愿,近几年参评的译者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译作种类也从最初的经典名著,到关注当代社会变化的作品。

而随着近年来中法文化交流的深入,也有更多中国文学作品逐渐走进法国。蒲皓琳介绍,法国有三个出版社专门出版与中国有关的书籍,中国当代文学、反映中国发展变化的社科类作品受到法国读者的欢迎。

蒲皓琳还拥有多重身份,拥有技术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她还是经济学及地缘政治学教授,曾在巴黎政治学院本院及波尔多分校教授中国当代史。现如今,她还在北京戴高乐法国国际学校任教。

2024年1月,中法两国将迎来建交60周年,法国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今年刚好60岁的蒲皓琳认为,中法两国民众在某些层面的喜好是相通的,两国都是文化大国,都有丰富的饮食文化,都很注重家庭,这是中法两国关系能够持续向好的重要原因。

蒲皓琳希望,未来两国能够开展更多人文交流,尤其是留学生,他们是下一代中法交往的主力军。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