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商会代表晏思:德国企业会坚守中国市场

发布日期:2023-09-05 14:24:13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作者:
德国工商大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晏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仍有继续增长的空间,德国公司依然相信中国市场。

“我们从最近的一次调查中了解到,55%的在华德国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加大对华投资,这一比例虽然距历史最好仍有差距,但我认为德国公司会坚守中国市场。”9月4日,在2023年服贸会期间,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德国工商大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晏思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仍有继续增长的空间,德国公司依然相信中国市场。对于此前德国出台的首份“中国战略”,他认为其中重申了经济合作,摒弃了“脱钩”的想法,德中企业还有诸多合作的机会。

在许多领域,德中经济将很好地融合

《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中德各层面均认为双边经贸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德国统计局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德货物贸易额达2989亿欧元,该数据相比2021年增长了约21%。中国连续第七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而德国也连续48年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中德日均贸易额接近10亿欧元,5000多家德国企业在华经营子公司和工厂。诸如巴斯夫、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等德企都高度关注中国市场,并依赖于其在中国的利润。

虽然中德在多领域具有合作潜力,但一段时间以来,德国、欧盟官方仍频频在对华关系中使用“去风险”一词。今年7月,在经过长期酝酿,德国联邦政府推出其历史上首份“中国战略”文件,明确表示对华关系的讨论已经摆脱了“脱钩”的想法,双边经贸合作仍需继续加强,但同时也强调在一些关键领域对中国“减少依赖”。

“我认为‘中国战略’重申了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否定了‘脱钩’的想法,这是积极的一面。因为面对中国,既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脱钩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对于公司来说,我相信德中企业之间还有很多合作机会。”晏思表示,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全球的商业信心都有影响,但长期来看,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抱持信心,“这就是它们留下来的原因。”

此外,他提到双方过去单向的合作模式正在改变。过去德国公司将向中国提供技术,从中国市场受益,但现在中国也拥有强大的品牌和良好的技术,成功开拓了德国和欧洲市场。“中国公司在德国的投资是受欢迎的,在许多领域,如脱碳、大健康、气候等,德中经济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也会产生更多的相互依赖。”

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是否有合作潜力?晏思表示,德国在华投资目前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比重还不高。但随着中国服务业的逐步放开,德国服务提供商将来也有很多机会来到中国市场。

德国企业期待着中国的开放力度更大

“此时此刻,对于国外的企业来说,他们看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中国经济其实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对于在华外企,‘优化外资环境24条’、北京的‘两区’政策都是他们非常关切的话题,同样是积极的信号。”晏思谈到,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外资期待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更大,如何来执行这些政策是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

近日,中国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提出6方面24条政策措施,增强了外资投资中国的信心。晏思表示,几个星期之前,有4个国际商会都表示要扩大他们在中国的投资领域,这是重塑信任的体现,但好的政策需要明确的解读和执行到位。

在晏思看来,北京拥有“两区政策”先行先试的优势,对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24条”实施之后有什么样的衍生意义?例如其中涉及到关键领域的开放性,包括药品、医疗设施的公共采购,数据出境时外企如何获得绿色通道等?还有在脱碳和零排放问题上,德国拥有先进的技术,北京也有非常具体的计划和措施,需要寻找机会让德国企业和中国的伙伴们参与其中。

“北京在服务外资方面做得很好,他们为外国公司推出了‘服务管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我们相信,更开放的市场、更好的营商环境、更多务实的政策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的投资。”晏思说。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