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颗‘一带一路’上的明珠熠熠生辉”(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奇姆肯特是哈萨克斯坦南部的重要城市,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见证过中国与中亚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如今,得益于中哈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奇姆肯特炼厂现代化改造实施,这座古城焕发出崭新的面貌。参与炼厂现代化改造工程的82岁美国环球油品公司高级专家、总技术顾问汤姆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我职业生涯中参与的最好项目之一。”炼厂改造升级后,为哈萨克斯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日前,本报记者走进奇姆肯特炼厂,真切感受这里蕴含的生机活力。
“哈萨克斯坦最稳定的原油加工企业”
2014年2月,奇姆肯特炼厂现代化改造正式启动。2017年6月,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原油加工能力大幅提高,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家具备生产欧Ⅳ、欧Ⅴ标准成品油的企业,这不仅使奇姆肯特炼厂进入绿色环保炼厂行列,也结束了哈萨克斯坦不能生产高标号燃油的历史。
同年9月,哈萨克斯坦另外两大炼厂因意外事故相继停工,一时间哈萨克斯坦境内汽油供应短缺。当时,炼厂正处于改造的关键时期,既要保证正常施工,又要按要求在计划外增加产量,压力非常大。炼厂项目部紧急研究调整生产计划,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努力增产。2017年9月至12月,炼厂开足马力,累计多加工原油约34.3万吨,多生产各型号汽柴油近16万吨,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
2018年9月,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奇姆肯特炼厂不仅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原油生产能力更是提升至每年600万吨,2020年轻油收率超过80%,汽油日产量净增2300多吨,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炼厂。“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当月,哈萨克斯坦政府便宣布国内高品质燃料油实现自给自足,暂时停止燃料油进口,并计划向中亚其他国家出口。”中石油(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油公司总经理姜日元向记者介绍。
2022年,炼厂优化运行方案,严格落实设备特保特护措施,开足马力增产保供,实现年最高加工量620.6万吨,生产的汽油、柴油、燃料油产量分别占哈萨克斯坦市场总量的40%、35%和32%,航空煤油市场占有率达到60%,在当地油品保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被誉为“哈萨克斯坦最稳定的原油加工企业”。2022年9月,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参观炼厂,肯定了该厂产品的品质和市场份额。哈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时任高级副总裁吉野索夫表示:“奇姆肯特炼油厂改造项目,是哈中两国能源合作的范例。”
生产部经理鲁斯兰是在炼厂成长起来的老员工。他向记者坦言:“如果继续老炼厂工作模式,我们可能会停留在上个世纪。”他说,中方管理人员带着大家一起创新,运用了新工艺和新流程,推动企业实现了高水平发展。
“这是哈萨克斯坦首笔碳交易”
与传统的炼厂不同,走进奇姆肯特炼厂厂区,干净的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不时飞过的小鸟以及清新的空气,令人神清气爽。中石油参股运营奇姆肯特炼厂以来,在哈萨克斯坦三大炼厂中安全环保绩效最优,多次获得哈萨克斯坦总统颁发的安全环保奖项。
姜日元的办公室一角,整齐摆放着一排试管模样的瓶子,里面的液体颜色、黏稠度各不相同。他告诉记者,这是石油从地下挖出来到炼成汽油、柴油、燃料油的不同状态。这些液体旁边,一瓶金灿灿的颗粒物令人好奇。姜日元告诉记者,这就是硫黄,是炼厂脱硫回收的产物。
据项目副总工程师陈卫介绍,在改造总投入中,用于废水、废气、废固无害化处理的资金占比超过10%。改造后,炼厂排放的污染物减少了90%。新建的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见上图,叶尔兰摄),采用世界先进的贝尔格烟气脱硫技术,以及中石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克劳斯硫黄回收工艺对硫黄进行回收。每年回收硫黄1.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万吨。陈卫指着不远处高耸的烟囱说,现在排放的都是水蒸气。炼厂周边居民、环保志愿者、专家等常常被邀请走进车间、厂区,看炼厂如何进行环保作业,并和炼厂员工一起在炼厂隔离区植树造林。洁净的生产环境、绿色的生活场景,炼厂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信任。
哈萨克斯坦于2021年正式实施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制,开放碳排放交易,允许企业在国内出售剩余的碳排放指标。2022年9月,经股东批准,奇姆肯特炼厂完成了首笔碳排放指标交易。姜日元说:“这是哈萨克斯坦首笔碳交易,标志着该国碳交易业务正式开启,对哈萨克斯坦推进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信心让炼厂发展得更好”
在炼厂的主控制室,十几名当地年轻技术人员正密切关注大屏幕上各项设备的运行参数,并不时在操作台上发出指令。奇姆肯特炼厂公共关系科主任叶尔兰在炼厂工作了20年,切身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当地带来的变化:“改造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有经验的哈萨克斯坦技术人员。有的人出生在炼厂附近的村庄,小时候在家中放羊时,望着这座‘钢铁森林’,埋下了到炼厂工作的梦想。炼厂的蓬勃发展不但让放羊娃的理想得以实现,还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学习机会,帮助他们逐步成长为管理人员。”
炼厂现代化改造过程中,为加快当地催化裂化装置人才培养,炼厂制定了详细的培训和学习方案,并选拔中方技术专家现场一对一指导员工操作。这些年来,鲁斯兰曾多次赴中国学习进修,参与了炼厂改造的设计、施工、调试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在中国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中国企业技术进步迅速,让我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在中国同行的帮助下,我们掌握了石油炼化领域的先进技术,有信心让炼厂发展得更好。”鲁斯兰说。
行走在办公区域,略带外国口音的“你好”是记者听到的高频词。中石油中亚俄罗斯公司副总经理胡红民介绍,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创造就业机会超过3万个,目前雇用当地员工2.5万名,合作项目员工本土化率高达98%。中石油参股企业还资助数百名哈萨克斯坦优秀学生前往中国和其他国家接受培训教育。在炼厂办公楼出口处,墙壁上贴着一张张普通员工的全家福,每一张笑脸都展示着他们对工作的满足、对生活的喜悦。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炼厂将在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企业治理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姜日元说:“我们有着更强的使命感,把奇姆肯特炼油项目打造成中亚领先、国际水平的炼油项目,将中亚地区打造为‘一带一路’油气核心合作区,让这颗‘一带一路’上的明珠熠熠生辉。”
(本报记者王新萍、王云松、曲颂、张晓东、任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