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德企随朔尔茨访华 专家:中德经贸合作正向新技术新产品转移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11月5日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于11月4日抵达北京,展开就任以来首次访华行程。
“我往访中国的目标”。这是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此次访华前,发表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署名文章的标题。文章特意强调,“中国仍然是德国和欧洲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伙伴。我们不想‘脱钩’,不想与中国脱钩。”
德企随行经贸合作成中德关系‘压舱石’
“经贸是压舱石。”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都研究院院长冯晓虎看来,身为近三年来欧盟首位访华的政府首脑,表明了朔尔茨作为政府总理主导德国外交政策,保持与中国友好合作的意志。
此次随朔尔茨访华的还有12位德企高管组成的“豪华”经贸团,包括大众汽车总裁奥博穆(Oliver Blume)、西门子总裁傅乐仁(Roland Busch)和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Martin Brudermüller)等。其中,“拜恩泰科(BioNtech)”公司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该公司是德国当今最炙手可热的生物医药新技术公司明星,2008年成立,2020年与美国辉瑞和中国复星医药合作开发新冠疫苗成功。拜恩泰科与众多在中国经营几十年的大型跨国公司一起随行,表明德国政府希望中德经贸合作向新技术新产品转移的意向。”冯晓虎说道。
据最新数据显示,德国10月制造业PMI终值下修至45.1,低于市场预期的45.7;10月通胀率从9月的10%升至10.4%,升幅不大,但仍然保持上升势头。
“总体而言,德国近期经济仍然向好。而中国市场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冯晓虎补充说,“目前,中国仍是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德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为133亿欧元,德国对中国出口额为94亿欧元。中国仍然是德国的单一经济体最大伙伴。”
中德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如今,距离俄罗斯停止通过“北溪一号”向德国输送天然气已经过去两个月。在高企的能源价格和制造价格“双核”冲击下,有关德国民众无力支付能源账单、德国工业加速外流等消息引发大量关注。
“从俄罗斯进口廉价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后销往中国,这是过去二三十年德国经济成功的秘密。”冯晓虎分析称,由于欧俄关系在短中期无法回暖,如果再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西欧经济会像德国著名经济研究院ifo预言的那样“去工业化”,西欧将变成“第三世界”。“这就是大众汽车不顾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与德国外长的强烈反对,一定要在中国扩大投资的原因。”
据美国咨询公司荣鼎集团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德国是欧洲在华企业投资最大来源国,2021年新增投资占比高达46%。德国在华直接投资有70%集中在汽车、电子零配件、化工、工业设备、制药及生物技术。
谈及中国的优势,冯晓虎强调,投资者最看重的区位优势是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比如,中国具有相当完备的投资保护、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完整的工业门类,资本收益性就得到充分保障。另外,合法合规的外资流动在中国也未出过大问题,其流动性位居全球前列。
“如果认为朔尔茨访华只是为德国产品寻找市场,就低估了这次访华的意义。”冯晓虎认为,中德两个经济体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强的合作潜力,比如气候变化的领域、贸易关系、投资及文化与科学领域等。双方需要保持对话,在建立信任的基础上,方能取得更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