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发布日期:2021-03-19 15:02:29来源:国际商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主要多边金融机构深化治理改革,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更好发挥作用,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中国正积极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金融治理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主要多边金融机构深化治理改革,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更好发挥作用,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势在必行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主要多边金融机构深化治理改革”“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等尚属首次。“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这样的变化更凸显了多边金融机构治理改革以及国际金融治理的重要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性和传染性明显增强,中国金融业开放和金融领域的风险防控有必要从全球金融治理着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研究员吴振宇表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生成、蔓延的制度性因素未得到根本改善,现有国际货币和金融治理体系仍存四大弊端:一是国际货币和金融治理体系的主导国与全球利益一致性显著降低。二是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与全球经济金融格局适配性降低。三是国际货币和金融治理体系扭曲风险分担,转嫁危机成本。四是现有国际货币和金融治理体系的不合理推升了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风险。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推动主要多边金融机构深化治理改革、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更好发挥作用,对全球开展贸易投资合作,包括“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融通等有着重要意义。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质量和效率,对资金的需求量巨大,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资金融通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提升治理能力要内外兼修

世界银行集团、亚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二战后,大量多边金融机构登场,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主体。  

张建平强调,从当前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来看,发达国家投票权较大,发展中国家话语权不足。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阶段、发展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当前的多边金融机构在支持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效率较低。

近年来,金砖银行、亚投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应运而生,意味着代表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力量加速崛起。其中,亚投行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自2016年运营以来,亚投行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分布在六大洲的103个会员,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代表着全球人口的79%和全球GDP的65%。截至2020年年底,亚投行累计提供了220.2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首先要练好硬功夫。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说,亚投行始终秉承国际通行标准和规范来管理银行,不仅借鉴了现有国际金融机构标准体系,而且不断探索新的管理办法,比如建立问责制、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系统等。

吴振宇强调,从中期来看,中国防范金融风险要警惕全球金融与实体经济分离引发的金融风险,重点防范新兴市场金融风险;长期之计则是积极推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完善,提升全球金融治理与经济格局的适配性。具体而言,中国要利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调整的机遇,以周边为重点,积极推动区域性经贸合作,加强区域性金融合作和治理,建立更加适合新兴市场国家利益的新型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同时,中国要着力提升在现有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参与现行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持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改革,争取更大投票权和话语权,推动国际金融组织雇员和高管来源多元化。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