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接连落地 中俄能源合作空前紧密

发布日期:2021-01-21 09:02:14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作者:
能源贸易大幅增长,重大合作项目稳步推进,新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后疫情时代”的中俄能源合作更加可期。

新年伊始,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永清-上海)江苏段线路第七标段正式开工,这标志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沿线各省线路工程全面进入建设阶段。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世界经济下滑的严峻挑战,中俄能源合作展现出强大韧性和生命力,能源贸易大幅增长,重大合作项目稳步推进,新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后疫情时代”的中俄能源合作更加可期。

能源合作更紧密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长期以来与主要的能源出口国俄罗斯保持着互补关系。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俄贸易额为1077.65亿美元,同比下降2.9%。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万青松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2020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虽有下降,但仍超市场预期,突破1000亿美元,保持高水平运行。其中,2020年中方自俄进口额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能源进口价格下降明显,但能源进口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

万青松进一步分析:“2020年前11个月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9%,市场供需关系日益改善,使得中国对俄能源与原料需求增多。除中方增加对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进口外,俄原料企业也主动增加对华出口,如俄罗斯金属及矿业巨头梅切尔集团2020年12月对华煤炭产品出口再增长25%~30%。”

2020年年底,中俄领导人同意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双方合作,其中就包括能源项目。而天然气一直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项目之一。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分为北、中、南三段进行建设,其中北段(黑河-长岭)和中段(长岭-永清)已在2019年年底投入使用。如果全线投产通气,该管道每年最大的输气能力可达380亿立方米。

这是什么概念?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为9656万吨,折合1352亿立方米,380亿立方米的输气量相当于中国2019年进口天然气的28%。

“也就是说,届时俄罗斯天然气有望占据中国天然气市场近三成的份额。”万青松说,“当前中俄正在商谈西线管道天然气的合作,如果东西双线都投产,俄罗斯继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第一大供应国之后,也成为中国天然气进口最大供应国。”

不仅如此,2020年年底,中国石化和俄罗斯西布尔公司合作的天然气项目也成功落地。该项目已获得两国批准,预计将于2024年建设完成。据悉,该项目投资将高达718亿元,中方将持有40%的股份,俄方将持有60%的股份。

携手深挖新潜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巨大。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的整体发展,而且影响到国防工业,保证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是相当必要的。

近段时间以来,中俄两国都面临澳大利亚的政治阻力,中俄关系的独特优势和宝贵价值愈加凸显。

“中国想加快形成能源供应多样化格局,与俄罗斯加强能源合作是保障供应链安全不可或缺的一步。因此,未来能源合作将继续为中俄贸易作出较大贡献。”万青松说。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透露,中俄两国企业还有新的油气项目在商谈,不仅是在能源运输和建设天然气管道方面,在整个油气产业上中下游,在电力、煤炭、新能源等领域,双方都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中方愿同俄方积极推进重大战略性项目合作,开展中小项目合作,务实推进能源技术装备、创新研发、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等领域合作,更多使用本币开展能源贸易结算和项目投融资。相信在中俄双方企业和政府的努力协作下,中俄能源合作将进一步深化拓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据了解,2020年12月,中国福建国航远洋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埃尔加煤炭公司签署建立合资企业的协议,将炼焦煤出口到中国。相关项目达成后,埃尔加煤炭公司自2023年起对华煤炭供应量有望达到3000万吨,从而使俄罗斯对华煤炭出口总量在2019年约3300万吨的基础上接近翻一番。

万青松认为,在能源资源领域,中俄合作空间将会继续扩大,可供挖掘的潜力很大。双方可以探讨能源合作新形式,包括如何提升原料经济的有效性、可持续性,如何发挥中方在能源加工领域的技术与工艺优势,推动发展现代绿色能源经济等。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